法治建设是治理体系的整体转换,是一个系统工程。枝江市三分部署,七分落实,不断强化行动自觉,把握工作重点,突出“四抓”,推动法治枝江建设蹄疾步稳。
一是坚持抓根本,加强党对法治枝江建设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法治枝江建设的根本保障,市委自觉将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注重管方向、议大事、谋全局,善于抓关键、抓要害。自觉把中央、省委、宜昌市委的要求转化为具体方案,把具体方案转化为行动落实。市委书记自觉担负起对法治建设重大事宜综合协调、具体指导的职责,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克坚攻难、共同推进,该出手时敢出手,该协调时自觉协调,该驾驭时主动驾驭,该出主意时出主意,该拍板时快拍板。充分发挥党委在推进本地区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定期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2016年以来,先后10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和专题会议研究法治建设工作。
二是坚持抓责任,推动法治建设责任体系层层落实。推进法治建设,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必须挑起担子、负好责任。工作中善抓“关键的少数”,像抓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一样,抓好法治建设领导责任,大力实施领导干部法治能力提升工程,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争当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表率。善抓制度落实,出台严格依法依规决策制度、落实党委法律顾问制度、公职律师制度、党内文件和重大决策合法合规性审查等系列制度,让制度引领责任落实。善抓机构落实。市委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法治枝江建设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落实了机构、编制和人员,确保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坚持抓基础,加强全社会法治文化培育和宣传。坚持把提升法治信仰、培育法治文化作为重要基础性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善于利用在创建全国全省文明城市过程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像抓文明创建一样,抓法治文化宣传,更加注重创新,更加注重实际,更加注重效果,上下齐上阵,全民总动员。2015年来,在全市广泛开展了以“十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全民普法宣传年”活动,落实了“一村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和“一村一社区一法治宣讲员”制度,着力推进法治工作创新,运用“互联网 ”思维,选派法治书记,建设法治工作站,推进基层法治工作,大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加强法治文化广场、主题公园建设,建成了七星广场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法治文化地标,在枝江大地形成了浓厚的法治氛围、法治土壤和法治空气。枝江市荣获全国法治教育先进县市区。
四是坚持抓考核,强化法治建设的用人导向。在选人用人天平上,把能不能尊崇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不断加重法治“砝码”。制定了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相关工作制度。全面建立党委中心组集中学法制度、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廉述法制度、党员干部学法考法制度、公务员“德能勤绩廉法”六位一体考核制度。出台《枝江市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法治建设绩效考核办法》,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市委加强对各地法治建设推进情况定期检查、专项督查,并实施“年终大考”,对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推进法治建设有力的干部优先提拔使用,对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的干部批评教育,严重者调离岗位,不合格的问责。2016年全市共提拔干部155名。法治考核不仅成为推动法治枝江建设的有力指挥棒,而且成为干部选拔任用新的风向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