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一条以防范电信诈骗的视频短片,在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家长微信群上线。
这条由在校师生和家长参与拍摄的反电诈短片,由当阳市公安局玉阳派出所东门楼社区警务室全程指导,片中融合了近年来较为常见的多种电信诈骗形式,一经上线立刻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这是今年6月以来,东门楼社区着力打造“无电诈社区”,线上线下全员动员、全域宣传的一个缩影。
全员动员,即以社区及辖区居住的民警为核心、网格员和下沉干部为主力,社区从街巷到门栋无缝对接,社区居民、辖区单位(企业)全员参与;全域宣传,即从行业到社群一对一咨询服务、线上线下多形式宣传全覆盖。在这一机制的作用下,东门楼社区正从一个电诈较集中社区蜕变成“无电诈社区”,一条以反电诈为基层社会治理突破口的社区治理创新之路正在形成。
从警30年,他觉察到“狐狸”来了
9月24日上午,当阳市玉阳街道办事处东门楼社区警务室,57岁的老民警明灿,把厚厚的一叠反电诈宣传单搬到了进门后最显眼的位置。在成功的对两家有过往积怨纠纷的店铺经营者结束调解后,明灿习惯性的将宣传单递到了他们手中。
“为了保持零发案,防范宣传不敢松懈啊”明灿边整理社区下沉党员干部入户宣传情况边向记者说到。作为在社会工作了30年的老民警,明灿对社区不同类型的案件发案率有着敏锐的嗅觉。
明灿回忆,今年1月初,社区接到第一起电诈案报警,受害人是一名年轻的小姑娘,她因为轻信网上投资所谓的高额回报,累计向陌生账户转款,结果被骗了9000余元。时隔不久,被骗数万元的报警也接踵而至。
电诈案件也曾在东门楼社区发生过,但之前的案发频率不高、间隔时间较长、诈骗形式单一。此番出现的电诈案件,发案频率高,形式多样,这让明灿感觉到“狐狸“要来了。
“狐狸”真的来了。
因受疫情影响,明灿和同事上半年利用手机短信和网群向居民推送防电诈知识,但电诈发案率始终处于高位。
今年1至6月,东门楼社区累计发生电信诈骗类案件20余起,群众被“狐狸”骗走的财产让明灿心急火燎,形式多变的诈骗手段更让社区居民人心惶惶。
该情况迅速引起了当阳市公安局高度重视。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该局在全市集中开展反电诈宣传行动,玉阳派出所更是将东门楼社区列为工作重点。
线上线下,全民动员“全域防范”
6532户、1万6千9百余人、8个学校(幼儿园)、两所医院、城区水电燃气办理中心、10个物业管理小区、10多个开放式老式小区……看似面积不大的东门楼社区却机构集中、流动人口大、人员成分复杂,社区居民很容成为电诈犯罪分子侵害对象。
面对集中爆发的电诈案件,明灿和同事在取得玉阳派出所支持后,迅速集结社区力量,开展全地域、全时段、全领域的防电诈宣传。
“我们借助这次防电诈视频短片,又给学生和家长们打了一剂预防针”,9月24日下午,当阳市第二高级中学保卫科负责人王建华来到社区警务室,向明灿介绍该校刚刚上线的防电诈宣传短片。为了让全校师生了解电诈手段,提高预防意识,在社区民警指导下,该校师生自导自拍摄的这部长约10分钟的防范宣传片一经上线,立刻引来了师生及家长关注。
在王建华的手机里,社区教育系统网群中刚发布了近期外地发生的电诈案例,他赶紧将这些信息转发到学校教职员工群,并敦促同事们抓紧发到学生家长群。
“全校20多个家长群,7月以来每周都要转发两次”王建华告诉记者。社区教育机构众多,同时也是多种诈骗形式侵犯的主要对象。为此,自反电诈宣传开展之后,教育领域的群体一直是社区关注的重点。手机短信、学生家长网群、宣传画册、校园宣传栏、网络视频短片……不遗余力的多形式宣传,换来了这一群体目前的零发案率。
在对重点群体重点开展防范宣传的同时,整个新东门楼社区的反电诈宣传也不放过任何“可乘之机”,线上如此,线下更是见缝插针。
穿行在社区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摩托上的储物箱上“任你骗术千百变,我不转钱应万变”的宣传画格外显眼。
在为顾客送上外卖的同时,骑手小哥也不忘将防电诈宣传册一并送上,这是新东门楼社区创新防范宣传渠道的一个缩影,电梯的轿厢广告、小区的入户门禁、楼道间的宣传栏……反电诈宣传标识随处可见。
一人一群,24小时服务确保零发案
8月26日上午10时许,新东门楼社区居民吴女士接陌生电话称,其在某网购平台上购买的物品出现质量问题,为保障其权益,需要向特定账户打入保证金,以方便退款。接完电话,吴女士想起了社区邻居曾向其提过此类来电都可视为诈骗电话。正在犹豫是否打款的她,将情况反映到自己所在社区网群内的网格员。在网格员的提醒下,吴女士有效避免了财物损失。
8月30日下午3时许,该社区张先生先后接到两个陌生电话来电,对方均以张先生涉嫌违法犯罪为由,恐吓其向指定账户转账。张先生惊吓之余,想起之前在小区楼道看到过类似反电诈宣传,随即向社区民警打电话咨询,民警向其详细讲解了类似诈骗套路和防范要点,成功劝阻其向作案账户转账,避免其被骗受损。
在新东门楼社区全民动员“全域防范”的反电诈宣传举措下,一起起电诈案被成功阻止。截至9月30日,该社区已80天无电诈案件发生。
为了进一步夯实反电诈取得的成绩,在当阳市公安局大力支持下,该社区以4名社区警员为基础,将社区化为4个片区。在辖区居住的12名局机关民警、23名网格员、100余名下沉干部被分配到4个片区后,每人对应一个社区网群,24小时向居民进行反电诈咨询服务。
初秋的夜晚,新东门楼社区的大叔阿姨在晚饭后,习惯性的来到楼宇前的广场跳起广场舞。
“不听、不信、不转账……”舞曲播放器前,从音箱里传来的防范宣传语,引来周围路人的注意。广场舞作为社区老年人最为集中的户外运动方式,在休闲锻炼前来段防范提醒,被老人们笑称为“防骗小喇叭”。社区67岁的李奶奶告诉记者,跳广场舞健康了身体,听防范语保护了自己的钱袋子,一举两得。截至今年9月,该社区12个广场舞团体,已全部成为反电炸义务宣传员。
李奶奶跳着广场舞的同时,坐在一旁木椅子上的24岁青年王平,正和朋友刷着抖音。手机屏幕上,当阳本土网红“幺爹”,正式成为当阳市公安局“反电诈义务宣传员”,王平兴奋着让朋友一起欣赏视频的同时,在屏幕上点上了小红心。
一对一的咨询服务,无间隙的提醒和宣传,东门楼社区正从电诈案易发社区转身成为“无电诈社区”,一张线上线下由全员、全域参与的反电诈网络正在形成。(来源:当阳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