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破解当前小区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相关工作要求,夷陵区制定出台《以党建引领加强城市小区治理工作的意见》为党建引领城市小区治理明确了工作路径,确定了发展方向。
下面,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都有哪些内容?
如何发挥小区党支部的领导作用?
01 筑牢小区战斗堡垒
推进小区党支部全覆盖。常住正式党员3名以上、党员组织关系在所在社区、有合适党组织书记人选的小区,一般单独组建小区党支部。对不具备成立小区党支部条件的,以下沉在职党员为主体,吸纳小区其他党员成立功能型党支部。积极引导和鼓励常住小区的退休干部党员、流动党员将党组织关系转入小区党支部。支持小区党支部由功能型向实体型过渡。
做实做强小区党支部班子。小区党支部班子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重点推选退休干部、业主委员会成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群体中的优秀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下沉在职党员或社区“两委”成员中的党员担任第一书记,物业服务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团队中的优秀党员担任专(兼)职委员。小区功能型党支部班子成员由街道(试验区)、社区党组织择优确定,党支部书记原则上由下沉社区党员或社区“两委”成员中的党员担任,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社区社会组织以及下沉干部职工中的优秀党员担任委员。
延伸党组织服务触角。依托楼栋成立党小组,党小组长原则上兼任楼栋长;楼栋无党员居住的,由小区党支部指定1名党员固定联系。根据楼层和服务半径划定党员中心户,每个党员中心户就近联系服务3-5户特殊困难群众。以楼栋为单位推动下沉党员干部亮身份全覆盖。
02 推动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深度融合
实行小区党支部与业委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优先把符合条件的社区“两委”成员、小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在小区居住的业主党员干部职工依法推选为业主委员会主任或委员,通过法定程序积极推动小区党支部书记和业委会主任“一肩挑”。 原则上业主委员会中党员比例要达到50%以上。
加强小区党支部对业委会的领导。发挥小区党支部在业委会换届(选举)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小区党支部书记进入业委会筹备组、党支部参与对候选人的资格审查等,加强对换届选举全过程的监督把关;凡涉及小区重大事项决策、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开支、物业服务企业选聘监管等重要问题,先由小区党支部议定方案,广泛凝聚共识,再由业委会或业主大会按法定程序作出决定;业委会召开会议时,小区党支部书记可以列席或指派支部委员列席会议。
如何发挥小区业主委员会的自治作用?
03 推动业委会应建尽建
具备条件的物业小区,要依法成立业主委员会并规范化运行;条件暂未成熟的物业小区,由社区居委会在街道(试验区)的指导和监督下代行业主委员会职责。老旧小区也应依法成立业主委员会,条件确实不成熟的可结合实际在社区指导下先行成立小区(片区)物业管理委员会,后期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再行成立业委会。
04 规范业委会运行
规范业委会筹备和换届流程,严格执行业委会成员推选标准和进退机制,建立业主委员会候选人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遵纪守法、热心公益事业、责任心强、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和组织能力的业主参选业委会,鼓励将小区党支部成员依法定程序推选为业委会成员。完善业委会使用公共资源、联系业主、公共议事、信息公开、化解矛盾等各项制度机制。
05 促进业委会履职尽责
小区业委会要在社区、小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在社区居委会的指导监督下,按照章程规定认真履职,做好物业服务企业的选聘、退出和日常管理监督,统筹小区公共资源的管理、使用和经营,开设业主委员会公共账户,协调业主之间、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维护业主权益和物业服务企业正当权利。开展小区信息公开公示、民主投票、公正选举、议事协商等,努力做到既公平合法又便捷高效。
如何发挥小区物业的服务作用?
06 优选服务企业
采取市场化、业主自管和公益兜底等方式,推动小区物业服务全覆盖。新建小区开发建设单位要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通过招投标选聘前期物业服务企业。业主(或业主代表)大会依法自主决定选聘、解聘物业服务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选聘党组织健全、管理规范、信用评级高的物业服务企业。
07 细化服务内容
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服务事项和服务标准提供相应的物业服务。引导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鼓励物业服务企业为残疾人、孤寡老人、孤儿等小区特殊群体提供人性化服务。
08 完善监管体系
明确职能部门、街道(试验区)、社区、小区业委会等对物业服务企业的监管职责,完善物业服务企业准入退出、价格调整、考核评估、信用评级、诚信激励、失信惩戒等机制,制定小区物业服务单位和负责人信用档案,细化物业服务示范小区评定标准。
09 深化物业行业党建
推动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党组织,推行熟悉物业工作的社区“两委”成员中的党员、小区党组织班子成员担任其第一书记或兼职委员,吸纳物业服务企业(项目)党员负责人担任小区党支部、社区“大党委”、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不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的,由行业主管部门或街道(试验区)、社区党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
如何发挥小区居民的主人翁作用?
10 建立共同准则
发动小区全体党员、居民参与制定小区党员公约、业主公约、共建合约,引导党员、居民在公序良俗、社会公德、言行举止等方面形成一整套行为规范。
11 增强参与自觉
广泛发动居民群众参与小区共治,优先把党员干部、志愿者、警察、退役军人、教师、医务工作者、律师、心理咨询师等群体吸收为居民自治重要力量。引导小区居民积极参与业委会选举、民主议事协商、志愿服务、群防群治等。
12 积极发挥作用
培育一批志愿性、互助性小区服务团队,小区注册志愿者比例不低于13%。培育一批具有正能量的小区社会组织,在宣传小区居民公约、劝导不文明行为、调解邻里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凝聚社区、街道、职能部门各方力量?
13 明确社区责任
社区承担直接领导责任,对小区治理进行具体指导、协调、监督、管理。落实社区“大党委”机制,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小区无法解决的难点、堵点问题。落实社区工作者“岗在网格(小区)、责在连心、重在服务”要求,实行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日常在网格(小区)办公工作制度(无办公场所的除外)。
14 明确街道责任
街道(试验区)承担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对小区治理工作进行谋划部署、统筹协调、支持保障。打造小区治理特色亮点,指导和协调辖区内小区的前期物业管理、业委会筹备(换届)、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落实街道“大工委”机制,每半年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社区无法解决的难点、堵点问题。对街道(试验区)层面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协调有关部门或报告上级帮助解决。
15 明确职能部门责任
职能部门承担工作指导、协助支持和推动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吹哨、报到”“一网通办”的工作机制,建立工作队、应急队,确定专人对接小区专项事务。对各职能部门党员干部实行“双向服务、双重管理”,工作时间服务单位事业发展、接受单位管理,业余时间服务小区(社区)治理、接受居住小区(社区)党组织管理。建立社区(小区)党组织对纳入管理的党员干部下沉履责表现评议制度,结果通报党员干部工作单位党组织。职能部门联系社区(小区)情况、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情况纳入年终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 夷陵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