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申明 通讯员邹剑 任西蒙
14名常驻工作人员,53个县直单位分管领导,106名有调解经验的工作人员……
接待700余批次、1000余人次来访群众,一大批疑难杂症得到就地化解,矛盾不出县……
中心“吹哨”,部门报道,高效处置,事后跟踪,闭环问效。2022年5月以来,长阳整合部门资源力量,打造融平安法治建设、矛盾纠纷调处、公共法律服务、应急研判调度“四位一体”的治理平台,大力推进综治网格中心建设。最新发布的全省安全感测评中,长阳多项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近日,本报记者走进长阳,聆听该县综治中心背后的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覃宁勇正在接待来访群众。 记者申明 摄
20余年矛盾,这样化解很圆满
“刚开始,来访的群众人数多,我们有些年轻人心里还没底。”3月6日,正在值班的长阳综治网格中心主任覃宁勇,回忆起去年5月中心刚刚成立时的情景。
“莫慌,莫慌!”在中心全天候驻点的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邹维波给大家吃下定心丸。
中心很快迎来考验。
相关部门转来一起近乎“绝症”的案例:两户隔壁居民,因为房界、通道等问题,长期争吵乃至多次发生肢体冲突,由于积怨太深,虽然各方全力调解,矛盾仍然延续20余年,当事人多次声称“杀人才能解决问题”……
这种矛盾一定要尽快化解。
主要县委领导参与分析研判,公安、司法、涉关乡镇综治中心等多部门工作人员进入专班,持续开展调解工作:一次次下访,纾解当事人心理,逐项分析诉求,逐一耐心回应……
“连续几次调解,都是谈到半夜;矛盾长期不能化解,主要是心结难开。”覃宁勇说,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双方的矛盾诉求“清单”全部落实,细致工作和情感攻势,让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重归于好,并一起给中心送来锦旗。
部门联动,合力来啃“硬骨头”
中心吹哨,部门报到。覃宁勇介绍,中心实行“1 n”运行模式,“1”即以县综治(网格)中心为基础,“n”即县直相关部门。
去年6月,中心接到一起棘手的房产购买纠纷。
5位商户购买了某房产项目的5个门面房,用于经营。由于疫情等原因,再加上门面房不同程度存在渗水等质量问题,商户在和开发商多次沟通无果后,准备采取过激行为维权。
覃宁勇和中心驻点县领导多次抵达现场,同时访问几位商户的家属,了解纠纷的原委和双方真实诉求。
随后,中心“吹哨”,来自住建、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等多个部门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赶赴中心,召开包括各方参加的调解会。
“争论非常激烈。”覃宁勇回忆,有一次调解会,从当天下午一直开到了次日凌晨3点多。
“以情动人的同时,也要坚持依法依规。”覃宁勇说,调解中,不管碰到哪方面的问题,都有分管部门出面,负责解释政策和推进处置。
最终,双方各退一步:开发商在主管部门监督下,认真维修,消除质量隐患,同时进行适度补偿,商户则放弃退房的诉求!
“综治网格中心全县三级平台,53个部门,随叫随到。”县政法委副书记邹维波介绍,正是因为高效的部门联动,部门之间不推诿,积极推进问题解决,让矛盾化解更加有效,群众更加满意。
专业规范,矛盾处置“很科学”
矛盾化解,必须依靠专业的知识和规范的流程。
中心下设“一厅七室一中心”,即群众接待厅、综合研判指挥调度室、行政调解室、司法调解室、人民调解室、专业调解委员会工作室、公共法律服务室、网格化管理工作室、社会心理服务中心。
负责中心心理服务工作的陈虎,曾在南方从事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组建,受聘专门从事心理纾解工作。
“几乎每次调解,我都会介入。”陈虎说,准确把握和调适当事人的心理,可以推进调解工作的进程。
去年底,社区反映,一名17岁少年离家出走,住到宾馆,不愿意回家。
陈虎了解到,少年的父母离异,母亲长期在南方打工,因嫌爷爷奶奶的唠叨,少年就不愿意回家和上学了。“这种局面是多方面形成的。”陈虎分析,少年的家庭因素、缺乏关爱和厌学情绪,都有影响。
“就是把他当自己的孩子,多多关心。”陈虎说,他前往宾馆劝说前,带上了少年喜欢吃的零食;交流中,不断找到少年感兴趣的话题。
少年在顺利回家后,陈虎后期多次跟进,上门探望,加强沟通,一名孤僻的少年,终于再露笑脸。
“遇到矛盾纠纷,我们都会‘吹哨’职能部门和专业人员。”覃宁勇说,用专业规范的调解,可以做到以理服人,让矛盾得到彻底有效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