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治则百姓安。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远安县鸣凤镇聚焦基层法治化建设提升,以促进邻里和谐、化解矛盾纠纷为目标,积极探索“邻里话事”巾帼志愿服务项目,着力推进基层治理精细化、服务精准化,有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微米”。
完善一套体系,让基层治理“活”起来
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工作体系,成立村级“邻里话事”巾帼志愿服务队,以村(居)“法律明白人”、村居妇联主任、妇女群众、法律顾问及公检法司等职能部门为主体,以“邻里相识、共话治理”为主题,组织议事活动30余场次。构建“群众点单-妇联派单—巾帼志愿服务队接单”的上下联动、左右协同、供需对接全链条服务机制,推动一般性问题接诉即办,涉及居民重大利益问题,由村(居)党组织牵头,通过“邻里话事”议事会协商,小事快办、急事速办、难事联办,实行一个网格一个志愿服务点的“专班 专人 专案”模式,今年以来,共办理案(事)件70余件。“有事来商议,邻里来话事”成为群众共识,推动形成“民意在家长里短中听取、矛盾在聊天拉呱中调处、难题在协商议事中解决”的和谐局面。
推行三项机制,让法治力量“聚”起来
一是巾帼普法常态化。依托全镇73个网格,组建“格格普法队”,突出“会节活动 主题宣传”,通过普法案例、法治作品、有奖竞答等多种形式寓法于情、寓教于乐,开展妇女权益和未成年人保护、赡养等法律法规宣讲80余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000余册。
二是巾帼维权长效化。联合社会组织、法律工作者等多方力量,开展心理辅导、婚姻家庭咨询、反家暴维权、关爱帮扶共70余人次,为辖区妇女儿童撑起有温度、有力度、全角度的法治“保护伞”。三是巾帼解纷专业化。创新“订单制睦邻议事”工作法,组织公检法司20余名女性法务志愿服务力量下沉接单、村居法律顾问定期坐班,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精细化、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特殊人群服务便捷化,实现法务“走”进村,纠纷不出村。今年以来,全镇共排查和预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50件,无极端案(事)件发生。
开展三项服务,让邻里关系“和”起来
一是充实巾帼志愿服务品牌内容。高效整合各方资源,依托巾帼志愿服务工作室、法治文化阵地、幸福食堂等场所,构建起集“民主协商、妇女维权、邻里守望、宣传教育、文娱活动、家庭教育、就业创业、爱心帮扶”8项服务为一体的巾帼服务品牌。二是做实“邻里共建”惠民项目。围绕“大家的事情大家办、众人的事情众人商”,组织群众开展环境治理、政策宣讲、文明家风、义诊义剪、邻里宴等活动50余场次,实现由“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以近邻共建为核心,利用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端午节等节假日,举办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绘画、团年宴等20场次,让“没事拉呱、有事商量”成为常态。三是推进就业扶助服务。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推行“社区零距离”巾帼志愿服务模式,实行“巾帼志愿者 就业扶助”,开展育婴师、陪护员等技能培训,培训学员100余人,进行农产品销售直播带货,帮助30余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组织巾帼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困难群众、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爱心“敲门”服务,送上“娘家人”的关爱、陪伴和温暖。(远安县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