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位于三峡工程坝上库首,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中上游的交通咽喉。秭归港港区岸线长达10公里,干支流航道134.2公里,库岸线410公里。在这广袤的水域之上,武汉海事法院宜昌法庭与秭归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携手共建,共绘江上“枫景”,书写水上社会治理新篇章。
携手,共绘江上“枫景”
2021年11月,秭归县矛调中心调解了一起因船舶拆卸引起的欠薪纠纷。
在当事双方履行协议后,其中一方又因船舶拆解引起的租赁合同纠纷向武汉海事法院起诉。为查清案件事实,承办法官前往秭归县矛调中心查阅调解卷宗,这一过程中承办法官发现该中心运行规范,调解员工作热情高、法律素养优、调处能力强。而此时,为应对沿江人民群众、港航企业对海事司法需求日益增长的形势,武汉海事法院正在实施长江干线重要港区海事司法便民服务点“星链计划”。
在秭归境内,随着过境和等闸船舶的增多、港航企业的不断发展,涉水纠纷日益增多。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法律支撑,对发生在长江干线及支线水域的涉水涉船涉港纠纷无法及时在本地化解。
2023年7月4日,武汉海事法院司法便民服务点在秭归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挂牌。自此,秭归境内长江中游干线及通海可航支线水域内涉及的海事海商纠纷当事人,可就近申请诉前调解。与此同时,司法便民服务点积极融入地方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工作格局,与秭归县在信息共享、远程立案、诉前调解、巡回办案、普法宣传、矛盾排查、信访接待、走访企业、环境保护以及依法规范和支持海事行政行为等多领域开展合作,及时回应沿江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的诉求,真正做到了抓前端、治未病,最大限度促进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联动,提高纠纷解决效率
2023年6月,重庆某船务公司所属船舶下行至杉木溪附近水域(长江上游航道里程58.6km)时与韩某所有的“水上超市”轮发生碰撞,造成“水上超市”轮沉没、韩某配偶落水失踪。事发当地有关部门将当事人引导至秭归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进行诉前调解。
船舶碰撞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大都需要评估、鉴定,审理周期较长,同时人身、财产方面的损失巨大,双方矛盾非常尖锐。调解员收到案件后,迅速与武汉海事法院宜昌法庭联系,双方通力合作,一方面迅速固定双方的损失,另一方面给当事人详细分析事故调查结论书,初步划分事故责任比例,耐心讲解民法典、人身损害赔偿、审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竭力平衡双方的利益,最终促成赔偿协议,并由法院出具民事裁定书予以司法确认。
这件复杂的海事碰撞案件,从事故发生到案结事了仅用1个月时间且未收取任何诉讼费用,为当事人节约了时间成本和诉讼成本,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司法的便捷、高效和温暖。这是武汉海事法院与秭归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合作后调解成功的第一个案件。
此案的成功调解展示了双方联动协作的强大合力。此后,一旦秭归县域有水上纠纷的苗头出现,矛调中心迅速行动,发挥其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第一时间掌握动态;宜昌海事法庭则以其专业的法律知识和权威,随时提供精准的法律指导。这种联合模式,不仅提高了纠纷解决的效率,更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拓展,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
为进一步推进长江秭归段水域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落地落实,秭归县着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建立政府部门、各类调解组织、行业协会等诉源治理主体间的联络渠道,加强人民调解、商事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多元解纷方式的对接协作,推动信息互通、成果共用,谋深做实涉水纠纷诉源治理各项工作。
武汉海事法院建立与长航公安、海事局、环保监管、水利、交通运输、港航管理等海事行政机关联系,加强海事司法、执法联动机制建设,建立多层面工作会商机制,完善重大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形成案件办理沟通协调机制。
在秭归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与武汉海事法院宜昌法庭的共同努力下,一年来,武汉海事法院秭归便民服务点共调处涉水纠纷9起,涉案金额500多万元,一些棘手的纠纷就地得到化解,为长江秭归段人民群众、港航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海事司法服务。(法治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