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夷陵区委、区政府始终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大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化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不断推动综治维稳工作迈上新的台阶,连续6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综治维稳先进单位。
一、加强领导,落实综治维稳责任
区委、区政府重视综治维稳不流于形式,各级领导接访不走过场,矛盾纠纷排查不留死角,信访问题交办不讲条件,领导包案不打折扣,联席会议职能不能缺位,责任追究不讲情面,非访闹访打击绝不手软。
(一)强领导。区委、区政府始终把综治维稳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第一要务”和“第一责任”两手抓、两手硬,建立健全了目标考评工作、定期研究综治维稳工作、领导干部接访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刘洪福、区长卢斌同志分别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的全区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三方面”人员及军队退役人员、企业改革、移民、涉法涉诉、土地征用、城镇拆迁、土地山林承包纠纷调处、地矿矛盾化解调处、舆论宣传等九个工作专班。
(二)明责任。一是强化部门维稳责任。实行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承担第一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承担直接责任,其他领导实行一岗双责的党政领导综治维稳工作责任制。二是强化领导包案责任。建立区级领导“分线联乡包案”制度,全区所有区级领导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所分管的行业、联系的乡镇和所包案件的信访维稳工作的督办、研究和解决。三是明确处理社会矛盾的主体责任。出台了《夷陵区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层级管理办法》,明确了区、乡镇(街道、开发区、试验区)、村(社区)三级化解社会矛盾的责任和要求,明确了乡镇干部、街道干部和政法干警包社区的责任。
(三)重投入。不断加大综治维稳工作经费投入,为综治维稳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强力物质保障。严格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将农村“以钱养事”经费中按人均2元标准用于综治维稳工作;落实乡镇(街道、开发区、试验区)综治维稳干部、信访干部每人每月235元信访维稳专项津贴,实行考核发放;全区落实了55万元的大调解案件调处奖励资金、48万元的交通事故处理救助基金、20万元的举报违法犯罪奖励资金、50万元的司法救助基金和50万元的信访维稳专项基金等;区财政逐年加大对综治、维稳工作的经费保障投入,仅2012年全区公共安全和综治信访维稳部门预算就达9800余万元。
二、夯实基础,筑牢源头维稳防线
源头稳,则全盘活。区委、区政府坚持从抓基层基础工作入手,不断强化源头维稳工作。
(一)做强“维稳中心”。在构建“三级中心五级网络”的基础上,以大调解工作为契机,不断整合综治、维稳、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大力加强基层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目前,全区共组建调处中心237个、治调小组1118个,选聘了3338名农村中心户和5682名调处人员,达到了有专门机构、有专门工作人员、有专门工作经费、有专门办公场所、有规范统一的案件文书档案、有温馨提示语的“六有”标准。
(二)做活“大调解”。 成立了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40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大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大调解组织网络。组建了诉调、检调对接办公室,健全了警司联调、警民联调机制。
(三)做实“风险评估”。严格落实风险评估制度,制定出台了《夷陵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党委、政府工作决策的必经程序和前置条件,全区所有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必须进行经济效益和稳定风险“双评估”,并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考核范畴,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一票否决”。
(四)做好“民生工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解决社会建设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出台优惠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深入推进“留守儿童亲情关爱、留守妇女身心健康关爱、空巢老人日间照料”等活动。建立幸福夷陵阳光基金,实施贫困家庭子女“志·能”激发、刑释人员帮扶安置、流浪人员救助、吸毒人员管控、精神病人救治康复等工程。深入开展“三万”、“我为群众办件事”、党员代办员等特色活动。深入推进“天网”工程、“安居护家”工程、“网格化巡防”工程、“车安”工程、“警灯闪烁”工程、“心防”工程等“六大工程”建设。
三、大胆创新,着力破解维稳难题
区委、区政府不断探索化解矛盾纠纷的新途径、新办法,有效破解了一批维稳难题,提高了矛盾纠纷的调处效率。
(一)创新载体。为畅通民情沟通渠道,开展了以“五个走进、五个破解”(走进农村矛盾、破解基层管理难题;走进企业矛盾、破解企业改革发展难题;走进群众矛盾、破解民生难题;走进移民矛盾、破解移民生产生活难题;走进机关矛盾、破解干部作风难题)为主题的“走进矛盾、破解难题”活动,通过加强六个方面的沟通:各级决策沟通,强化民主管理;落实政策沟通,增强政策的执行力;经费开支沟通,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遇到矛盾沟通,建立答疑纠错的监督机制;重点上访人员、重点时期沟通,畅通宣泄渠道;取得实效沟通,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创新方法。大胆尝试,用于重新。将心理疏导引入疑难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之中,大力推广倾听、共情、找焦点、找结合点、握手言和“五步工作法”,被评选为全市第二届政法工作十大品牌,并被省委政法委推荐为全省化解涉法涉诉培训班课题授课内容。
(三)创新机制。实行大调解奖励制度,建立信访维稳专项基金和奖励基金,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矛盾纠纷调处的积极性,提高了矛盾调解效率。推广调处矛盾纠纷“三三制”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中心户的前沿阵地作用、村民小组的中坚破解矛盾纠纷作用和村调委会的基层组织控制矛盾不上交、不出村的关口作用,将维稳工作触角延伸到小组、到屋场、到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