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江市地处长江中游、荆江之首,长江流经总长102公里,砂卵石丰富,禁采任务艰巨。近年来,枝江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借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掘进沿江非法采砂整治,确保长江禁采稳定可控,被水利部长江委肯定为长江禁采“枝江经验”。
部门联动执法,抡起扫黑除恶有力臂膀
组建由水利、交通、长江海事、长航公安等部门组成的禁采专班,定期开展非法采砂专项整治联合执法行动;组建由水利、长航公安、检察院、法院组成的办案专班,对涉砂黑恶势力实行专案专办。加强属地管理,4个河道沿岸镇分别成立禁采办,配合禁采巡查监管;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确保信息即时互通,线索研判上报准确,实现巡查全方位、常态化,线索无遗漏、案件处置机动、快速,有效打击非法采砂行为、震慑“砂霸”,规范采砂秩序。2018年以来, 共开展执法行动70余次,出动船只850余航次、车辆1500余台次、执法人员4300余人次,查获非法采、运砂船舶23艘,办理非法采砂行政案件30起,移交长航公安涉砂线索11条,移交交通部门非法运砂案件13起,办理刑事案件3起。
线上线下监督,搭建密不透风监管体系
依靠“雪亮工程”,在重点区域布设红外线视频监控,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管,执法人员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在沿江镇、村聘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监督,建立举报机制。同时,采取日夜值守、车艇结合巡查和重点水域重点时段蹲守等方式实行24小时无缝穿套式巡查,巡查班次无常规,巡查人员时间、路线无固定。巡查人员实行定位管理,实时显示巡查位置,工作群发送定位图片视频反映水域现状。白天巡查关注江面上船只数量及动态,做好巡查记录,晚上根据白天巡查情况锁定巡查重点,对“顶风上”的采砂行为实施精准打击。
边界联合执法,封堵禁采工作盲点区域
针对交界水域监管难、执法难问题,主动与荆州市荆州区、松滋市协商签订联合巡查值班协议,建立共管基地和信息共享平台,在全省率先建立顾家店关洲、百里洲南河、七星台马羊洲3个跨行政区域联合执法点,车巡和船巡结合开展昼夜巡查,对江面实施有效监控,基本实现巡查信息共享、巡查执法无缝对接,起到了“成本减半、功效翻倍”的良好效果。同时,把经常发生盗采的重点水域作为执法前沿阵地,靠前设立临时执法点,24小时值班驻守,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使非法采砂行为被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2018年以来,已联合开展执法打击行动31次,驱赶外籍工程船舶5艘,逐步改善了交界水域禁采秩序混乱状态。
船只集中监管,斩断非法采砂利益源头
将13艘大型链斗式工程船集中在长江董市夹套水域停靠监管;对外来“三无”(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吸砂船,严格执行“四个一律”(一律拖上岸进行处理、一律由水利部门拆除采砂机具并没收、一律由海事部门拆除船舶动力设备并没收、一律由公安部门对无证驾驶和阻碍执法人员实施拘留)措施。在高压政策下,25艘“三无”吸砂船已由船主自愿拆除。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浓厚政策攻势
针对按司法程序强制拆除耗时较长的实际,组织“三无船”、工程船、浮吊船船主召开警示座谈会,组织学习宣传水法律法规及禁采政策,宣传偷采行为危害,打消船主继续盗采念头。利用宣传车、执法艇进行重点宣传,逐船发放《禁采公告》《关于在全市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告》《湖北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送政策进船;通过更新固定标语、悬挂宣传横幅、电视台播放禁采专题节目等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监督;结合实际,提供转业转产信息,动员船主按政策转业转产,已有部分船主在咨询转业转产事宜。(来源:枝江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