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游戏、动画片、聊天......
手机的世界如此丰富
连大人都能够抱着手机
对外界熟视无睹
更何况小朋友们
手指刷一刷
安安静静的玩手机
家长解放了
孩子也玩开心了......
于是
懵懂的小朋友被骗子们盯上了!
在骗子们的“糖衣炮弹”下
把家长的小金库拱手送上
近期
家长揪着自己娃报案的场景
接连在派出所发生
全都是孩子玩手机被诈骗
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案例一:
2月4日晚,当阳市13岁的小黄在家中用爸爸的手机刷某短视频时,看到一个关于某明星的视频内容,结尾留下一个qq号,并说私信联系可以领取红包。小黄一看是某明星内容就信以为真,添了加视频里留存的qq号。
添加成功后,对方推送“某明星助理”开元ky88棋牌官网的联系方式,根据“助理”提示,小黄将自己的微信收款码发给对方,对方称她是未成年,导致在发送红包的过程中,将公司的账户冻结了6万元。
小黄开始害怕,问对方怎么解决,对方说如果小黄配合按照他们的流程进行操作,冻结的6万元钱就不需要小黄负责,如果小黄不配合,就通知当地的公安机关来调查小黄。见对方这样说,小黄只能按要求来配合,根据对方语音提示,小黄拿来爸爸的手机,将支付宝余额、付款码、支付银行卡提供给对方后,小黄收到扣款1万元的短信,对方称等流程操作完后,会将钱退回来。小黄继续使用爸爸手机花呗扫码13次,扣款4482元。
第二天小黄发现昨晚扫出去的14482元钱没有返回到账户中,但由于害怕不敢跟父亲说,过了一周,父亲查看支付宝时,发现情况,带着小黄报警。
案例二:
2月12日,远安县鸣凤镇的13岁的小凃放寒假在家拿爸爸的手机刷短视频,在某平台短视频中看到一条“充值返利、充200返1000、进群免费送苹果13手机,扫码入群”的视频。
小凃就用自己的qq扫描了视频中的二维码,添加了一个昵称为“福利领取员小莫”的人,小凃按照对方的要求发送了自家的领取手机地址,并参加了群内充值返利的活动。
对方让小凃分别拿着爸爸、妈妈的手机添加一“财务经理”好友后,按照要求进行转款操作。
刚开始小凃有些迟疑,但听到对方说不按照要求操作就领取不到免费的手机后,小凃先后转账15笔,共计14285元,被对方拉黑。小凃将事情告诉父母后报警。
案例三:
2022年1月下旬,兴山县11岁的小曹通过qq群友发布的信息和二维码,加入一明星pk活动群(群成员禁言)。
pk取得所谓的“胜利”后,群主声称要“发福利庆祝”,小曹私聊询问时,对方称其中奖了,会为其转账1000多元奖金,让其扫码输入微信代码77.77领取,并保证不会支付成功。
结果,小曹支付成功了。
随后,对方便以小曹操作失误导致系统冻结,需要解冻为由,让小曹先后8次通过扫描付款码支付3992元。
但最终,爷爷奶奶放在自己微信钱包的4000多元和“奖金”依然没拿回来,小曹于是发现被骗。不久,其父亲发现此事并报警。
警方提示
家长们一定要加强对孩子防骗意识的教育,在使用手机时切记不点来源不明的链接、不随意向陌生人转账、不扫未知二维码,同时更要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管理,提醒孩子不要沉迷手机等电子产品。
归根结底,想要孩子不被骗,家长不要把自己的银行卡、手机支付密码等这些重要信息告诉孩子,以防上当受骗!
来源:平安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