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7月4日,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中,宜昌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给全市29家银行工作人员讲了一堂生动的反诈辅导课。
电诈之患,危及社会稳定,影响民生福祉。今年以来,宜昌公安以建立完善“专业 机制 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重点,通过合成打、协同防、精准宣,推动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取得实效。截止目前,全市电诈案件发案数、电诈案件损失金额分别同比下降27%、34.2%,累计追赃挽损3100余万元。
合成作战 持续严打电诈犯罪
“某账户资金异常,有从事诈骗的嫌疑,请求核查!”今年6月,一银行工作人员在审查中发现问题。
在宜昌市公安局侦查中心,由刑侦、网安、特警等数个警种组成的侦查小组迅速对线索开展研判,从资金流向入手,顺藤摸瓜。经过分析,民警初步判定,资金异常背后隐藏着网络诈骗“黑手”。
为了尽快破案,侦查中心迅速汇集警力资源,当阳等地公安机关参与合成作战,对犯罪团伙人员构成、作案手段、藏身地点等信息开展研判,一个利用ai工具,以网络赌博为形式从事诈骗活动的犯罪团伙逐步浮出水面。
6月20日,市局侦查中心发出指令,市县两级公安机关组织120余名警力雷霆出击,分赴荆州、深圳、成都等地开展集中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40余名,查封冻结资金300余万元。
“案件的快速侦破,离不开资源、力量、数据汇集带来的硬核战力。”参与案件侦办的民警李志远说。
近年来,宜昌公安围绕一体捆绑、合成作战,组建一体化打击整治作战专班,最大限度整合专业警种部门力量,发挥专业优势,推动集中研判、集群侦办、线索交互、指令跟踪、合成指挥。今年6月,宜昌公安在一体化打击整治作战专班的基础上成立侦查中心,推动打击质效再提升。
资源力量加速汇集,作战机制加速融合,带来的是战斗力的直线攀升,今年以来,宜昌公安共打处电信网络诈骗团伙37个,抓获涉诈嫌疑人600余人,全链条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数同比上升50%。
一体协同 全力开展劝阻挽损
战果激励人心,温暖民心,电诈治理要靠依法打击,更要靠全民防范。
在宜昌市公安局反诈中心的一角,一块“警银通工作区”的标识牌格外醒目。在这里,来自银行、通讯运营商的工作人员与办案民警一体化作战,不断提升电诈预警的精度和挽损的速度。
“在长阳县龙舟坪镇,有位女士要转账12万元,疑似遭遇电信诈骗!”4月1日,某银行工作人员发出预警信息。几分钟后,龙舟坪水陆派出所民警胡磊赶到现场。
“我肯定不会受骗!”面对民警的劝说,谭女士十分抵触。在民警的“软磨硬泡”下,谭女士逐渐放弃了转账的念头。
事后打击不如事前预防,多破案不如少发案。宜昌公安坚持靠前一步,主动作为,依托市、县、派出所三级联动,对中低危预警对象全部实施电话劝阻,对紧急高危预警对象全部开展见面劝阻。同时引入ai机器人,通过智能语音呼叫与人工呼叫相结合,建立反复预警机制,有效提升劝阻效率。今年以来,全市预警后被骗率由9%降至0.18%。
群众认不认同、满不满意是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今年4月,一条紧急预警信息引起反诈中心民警的注意,警银通一体化作战机制秒级响应,民警立即上门开展劝阻,银行工作人员同步配合止付挽损等工作,70余万元受骗资金被迅速冻结,得知自己被骗的钱财被成功挽回,徐女士特意送上锦旗致谢。
今年以来,宜昌公安依托警银通一体化作战机制,累计止付挽损626万元,电诈案件损失金额大幅下降。
精准宣防 源头筑牢反诈防线
“陌生来电不轻信,未知链接不点击,转账汇款要核实……”
7月7日晚,在夏夜治安巡查宣防集中统一行动中,枝江市马家店派出所组织民警走进商圈、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通过设立咨询台,张贴宣传海报,向过往群众宣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知识。
当前,全市公安机关依托“一居一警、一村一辅”,广泛动员村社干部、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在全市113个街道(乡镇)组建“反诈宣传联盟”,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反诈宣传活动。
“反诈宣传既要大水‘漫灌’,推动社会面宣传全覆盖;更要精准‘滴灌’,让潜在受害者有能力识别、防范诈骗陷阱。”从事反诈宣传工作的民警李敬一边演示“宜昌反诈防治宣平台”的使用方法,一边说道。
“宜昌反诈防治宣平台”是宜昌公安自主研发的数据分析系统,通过综合国家反诈大数据平台、银行、通讯运营商及网络数据,甄别涉诈信息,为宣传提供导航。除此之外,反诈中心民警每周对电诈案件逐一分析,对受害者群体、电诈手段特征、高发类型等进行画像,有针对性的开展宣防活动,有效控制电诈发案。
“电诈套路层出不穷,治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我们将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完善作战机制、发挥‘大数据’优势,推进综合治理,全力守护群众财产安全,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负责人薛文表示。(宜昌公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