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发生后,我非常害怕,当看到警察和医生一起从警车上下来,我心里就踏实多了。”今年5月,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的谭大爷在驾车途中不慎侧翻受伤,峡口水陆派出所获悉详细警情后,与卫生院医务人员一道火速赶往现场。
事故现场,民警负责组织车流疏导和现场勘察,医务人员则负责先期止血、包扎等工作,避免二次事故伤害和伤情恶化。最终,通过高效的医警联动,谭大爷被赶来的救护车及时转运至医院,赢得了黄金救治时间。
图片
近年来,兴山县公安局峡口水陆派出所深入践行“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从辖区地理环境、交通状况、医疗条件和警力配比实际出发,整合警、医优势资源,探索推出“警医一体化”应急救援机制,进一步靠前处置人员受伤案事件,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峡口镇地处兴山县南侧,毗邻秭归县。辖区山多坡陡弯急,陆路水运交织,2023年,峡口镇全年共接交通事故警情336起,交通事故警情占比较大。
在农村地区,受制于医疗资源紧张和山区道路多等因素影响,救护车的数量往往满足不了同时段发生的多起求助,伤者等待专业救助时间相对而言较长。
为扭转这一状况,峡口水陆派出所在经过多起交通事故论证实践后,探索和属地卫生院联动实施“警医一体化”应急救援机制,以“出一台车、到两种人、快十分钟”为目标,在人员受伤类事故处置中实行警医捆绑作业,以最快速度赶至现场,最短时间进行救治,最大限度减少伤亡。
“现在我们接到交通事故警情后,会第一时间确认有无人员受伤,了解具体情况后,迅速通知医生跟随警车一同赶往现场进行先期专业救助,进一步压缩警车和救护车先后到达的真空期。”峡口水陆派出所教导员曾德力告诉记者。
各司其职联动高效快处
警医协同处置的核心在于让专业人更好、更快地做专业事。
“以前遇到的部分交通事故求助类警情,为避免不清楚伤者情况出现逆向救助,我们赶到现场后只能进行交通秩序维护和现场勘验等工作,既无法给伤者减轻痛苦,自身又存在较大心理压力。”峡口水陆派出所副所长田辽说。
交通事故中,外伤很直观,但内伤需要专业医生检查判断,不能轻易挪动伤者。据峡口镇卫生院院长姚文斌介绍,临床上见过事故中伤者腰椎受伤,但亲属救人心切搬动伤者导致其致残的案例,还有伤者出血性休克危及生命的案例,让人心痛。
6月22日,峡口镇建阳坪村发生一起单方交通事故,驾驶员轻微骨折。接警后,警医联动处置,仅用时15分钟就成功救助受伤驾驶员。
自警医一体化机制运行以来,面对突发交通事故和意外伤害警情,民警和医务人员一同赶至现场,各司其职及时开展事故现场管控、交通疏导和先期救治工作,实现同步出警、同步处理、同步善后、同步提升、同步协调,确保快速发现、及时救援、妥善处置,尽可能降低伤亡率和伤残率。
面对交通事故,警车又是救护车。在峡口镇三台警车的后备箱内,碘伏、医用酒精、卫生棉、止血带等常见的急救物品一应俱全,突遇紧急事故时,医务人员无需整理装备,实现接警就出发。
结合实际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
谈及为何探索实施“警医一体化”应急救援机制,所长陈胜表示在处置有人员伤亡的伤害案事件时,大多数基层民辅警都曾因伤者未得到及时救助致死致残、出现负面舆情,有过失眠、乏力、工作积极性减弱等心理问题和压力。推动此项工作,不仅有助于及时救助伤者,也能分担民辅警工作压力、心理压力,是将爱警暖警工作落实到基层一线的具体体现。
“将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伤者胸骨中央,另一只手交叉叠放,用身体的重量直向下按压胸部至少5厘米......”
6月25日,峡口水陆派出所邀请卫生院医务人员,为民辅警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和实操。这是该所今年第四次开展相关医务知识培训。
学会急救,方能救急。熟练掌握基础急救措施,能更有效地提升民辅警在交通事故、家庭纠纷、故意伤害等事件中的救助方法和技巧,将提升救治能力和水平作为提升新质公安战斗力的具体内容,为辖区稳定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添加平安砝码。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和拓展该机制,持续增加资金投入,细化工作和培训措施,并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更好地保障人民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兴山县公安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平安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