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卡、健身卡、就餐卡......
如今消费者的钱包里总能找出几张预付卡
但是近几年来
预付卡变成了消费投诉的重灾区
更有不法分子假借办理预付卡或预付消费的名义
进行非法集资活动
家住宜昌城区的贺女士为了方便买菜,在家附近的一家蔬菜配送店办了一张会员卡,并准备充值500元。蔬菜配送店的业务员告诉贺女士,该公司推出优惠活动,只要充值1000元,公司将会返还1000元。
经过一番考虑,贺女士选择充值了1000元。没过多久,贺女士登录该公司网站下单,却发现系统正在维护,无法正常买菜。她多次拨打售后电话,工作人员回应称系统正在升级,升级后将恢复正常。然而两个月后,不仅网站关闭了,售后电话也无人接听。
案例分析
贺女士办理的这类卡属于预付卡,又叫储值卡、消费卡、积分卡等。根据商务部《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开展单用途卡业务之日起30日要向相关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同时单张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
本案中的预付消费,实际上是变相承诺高额回报,违背消费服务的价值规律,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一旦资金链断裂,消费者将遭受严重损失。
借用预付形式进行的非法集资,一般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通过传单、广告、业务员推广、购卡人员推荐等各种途径公开宣传;二是不以真实消费为目的,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返还购卡资金或支付一定利息;三是以购买“预付卡”“购物卡”或“预付消费”等名义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警方提示
敬告广大消费者,购买预付卡时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企图预付卡中获取高额收益。可以从以下四点提高防范预付卡非法集资风险的能力。
第一:理性选择
消费者应尽量选择规模大、信誉好、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不轻信广告和商家的口头承诺,不受促销的诱惑,对于优惠力度极大的充值返现方式要多问多想。
第二:谨慎办卡
消费者与经营者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对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做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最终解释权归本经营者所有”等提示,免除其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加重消费者责任或排除消费者权利的内容,要坚决说“不”。
第三:适度消费
在办理预付款消费卡时,首先要弄清自己是否真的长期需要此类服务,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购买、充值预付款消费卡,每次充值金额不宜过多,谨慎选择预付额度过高、服务周期过长的预付款消费。
第四:合法维权
消费者发现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有异常时,要及时向消协、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情况,避免办卡容易退卡难现象发生。一旦发现存在非法集资倾向时,消费者应及时向当地向公安机关报案。(平安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