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人民法院
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上
有着义不容辞的职责
今天,小编就通过远安法院三位法官的亲历,讲讲一年里远安法院从立案、审理到执行,全方位当好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店小二”的那些事儿。
诉讼改革 快捷方便
远安县诉调联合委员会的刘友朝,是远安法院刚退休的法官。他在聊起营商环境时,说给他印象最深的就是诉讼改革,“这样的快捷方便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改革是一件双向获利的事儿,要坚持不断的做好它才行”。
去年年初,该院立案庭半月内成功审结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双方都是企业,其中申请人是襄阳外地企业,案情也不复杂,刘庭长认为矛盾纠纷可以化解在立案环节。办理中,刘庭长一通电话教会了当事人网上立案,半小时内就完成这起跨域立案整套流程。案件被分流到速裁庭后,半月时间成功调解。
法官教当事人进行网上立案。
过去一年,由小见大,远安法院涉企立案工作“一总两端”:总的来说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开启,现场立案、自助立案完善,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推进,满足了企业多层次、多样化立案需求。一端积极构建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另一端,强化庭前调解和诉讼调解工作,合力化解矛盾纠纷。
速裁调解现场。
这种改革推动下,该院立案庭涉企案件立案审理437件,成功办结398件,结案率达91%,成效显著。
破产清算 规范市场
去年经手办理三起破产案件的民事审判法官张佑和说道:“老百姓眼中的破产就是全没了,认定了就是不好的事情,法官办案也是谈“破”色变,但破产在我看来确实不是一件坏事”。
去年,该院民事审判庭办结了一起科技公司的破产案件,这家公司在成立之初,与上一家公司就存在交接问题,法官坚持市场化导向,尝试使用重整、和解程序,发现救治无望,果断清算、依法出清。可喜的是在清算、出清后,该庭联合招商部门,成功引进一家新建材公司生产经营,实现了企业的更生和良性发展,完美收官。
科技公司破产案件研析会。
远安法院去年破产案件的高效审结,化解不良债务2623万元,安置职工73人,真切实在的解决了社会经济难题,以另一种方式完成了营商环境的优化升级,为促进远安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司法服务与保障。
善意执行 盘活企业
去年,远安法院严格执行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全年对20余家县内企业免用强制措施,稳妥执结涉马得盈公司系列案件72件,涉诉标的1189万元。
“一直在说善意执行,其实现在才知道它是一个特别长期的过程。”接手马得盈公司执行案件的法官谈道。
法院干警赶往马得盈公司了解涉案情况。
涉马得盈公司的执行案件是远安法院助力疫后企业复工复产、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成功典范,它成功的为濒临倒闭的陶瓷企业引进了新的租赁生产线,生产线租金保障申请人权利的同时盘活了企业,化解矛盾的同时带动了企业所在地工人就业。
租赁马得盈公司生产线的专一陶瓷公司生产场景。
2021年6月,因该陶瓷公司长期拖欠当地自来水厂水费,自来水厂准备作停水处理,陶瓷企业一旦停水,所有生产线都面临重启,经济损失巨大,这对本身就身处困境的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通过提前了解情况,法院联合当地政府成功化解企业停水危机。
现在除了随时化解矛盾,
我们每月都要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
对涉诉问题必须问症把脉,
做好法律风险防控工作,
保障现运行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管理。
我们打算长期做下去,
看着被我们‘救回来’的企业一直好下去。(远安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