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8177户,开屋场会458场,解决烦心事229件……一年多来,宜昌市点军区艾家镇结合“筑堡工程”,探索推进全新基层治理机制——“廿长制”,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今年3月底,该镇举行2023年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廿长治”工作总结大会,多位优秀“廿长”获表彰。
探访:为民服务,他们随时待命
3月16日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伍家岗长江大桥附近的点军区艾家镇艾家村。
尽管刚刚下过一阵小雨,但这里有“宜昌鼓浪屿”之称的江滩上,仍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在此踏青;该村治保主任胡振奎,也是村里20名“廿长”之一,耐心地提醒游客注意安全、将垃圾丢到指定位置。
“作为一名‘廿长’,我的主要工作是做好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胡振奎说,2022年3月,他按照镇里统一安排,开始担任首批“廿长”,主要职责包括搜集基层各种信息、负责初步的矛盾调解、宣传好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
具体来说,他主要为居住地附近20余户村民提供好各项服务,定期地上门了解情况,每个季度会开一次“廿长屋场会”。
“年底讨薪纠纷比较集中,平时田界之类的纠纷多点。”胡振奎说,只要群众有需求,就是随时上门了解情况、化解矛盾,将隐患在第一时间排除。
“ 廿长”上门化解矛盾
而在艾家村,该村还设置了数名“特色廿长”:村法律顾问尚绪欣担任“法律廿长”,负责解答村民的法律问题;村医冯发静担任“健康廿长”,负责上门体检和健康服务;村民王秭清担任“文艺廿长”,负责村民的文体活动指导……
架构:全面覆盖,不让一户落下
艾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廿长”,即包保联户长,每名廿长固定联系服务辖区的20户左右的农户。廿长与所包保农户建立线上、线下双向联系网络。
按照1314工作职责,即“共织1张组织网络”,“共建3个联系机制”,“共搭1个议事平台”,“ 共办4件暖心实事”。其中,四件“暖心事”包括每年发动农户共同为本单元至少办理4件实事,带动各“廿长”单元“自己的事儿自己商量着办 ”。
在全新的架构下,各“廿长”与联系户形成长期稳定的密切关系,让党员干部和群众交朋友、成亲戚,彻底改变过去联村干部和农户见面不相识、情况不清楚的情形。
自2022年3月份以来,艾家镇全体廿长带着重点工作清单走进农户家中,召开“廿长在身边”连心屋场会,从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务工就业、法律科普、反电诈、扫黑除恶、禁毒宣传、矛盾调处、乡村振兴等等各方面,用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了当前中心工作精神,解读各项政策,收集民情民意。
为确保“廿长制”真正落地生根,艾家镇全面系统布局。艾家镇政府统一给廿长们制作了廿长胸牌、廿长日志,并给每个包保户门口挂上了“廿长连心卡”,上面标有廿长的照片、姓名、电话,这样确保每个包保户有困难时能找到反馈渠道。
表彰优秀“廿长”
廿长们收集起来的矛盾纠纷和民生问题,统一反馈给村里,由村进行归集分类,分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再反馈给镇综治办进行研判解决。接到群众一般性诉求在1小时内回应,一天内解决反馈,较复杂的问题在3天内处理并反馈,涉及多部门特别复杂的问题提交镇党委研究。
成效:基层触角,直达每家每户
2023年3月至今,艾家镇依托“廿长”,共开通连心微信群144个,累计开展连心大走访8177户次,召开连心屋场会458场次,场场敞开心扉,2200户村民,人人畅所欲言;先后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84条,解决了229件烦心事、忧心事,将一张张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
“廿长”组织志愿者抗击冰雪灾害
点军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裴新颜表示,“廿长制”突破了传统联村包户方式服务范围大、服务人口多、服务形式单一的短板,进一步缩小管理服务半径,突出精准化对接、精细化服务和全过程管理,党员干部和农户个人双向交流、双向奔赴,使基层治理的触角纵向加长、横向加密,直达每家每户,全面激活了基层细胞,打通了基层社会治理“末梢神经”,筑牢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点军区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