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析”、“劝”、“疏”,在基层打开群众心里的“疙瘩”。
10名专职调解员,60名专家库和心理咨询专家随时待命……2022年4月,枝江市成立人民调解中心以来,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听、析、劝、疏”四字诀,抓实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共化解1133件矛盾纠纷,履行金额8083万余元,获赠锦旗50面,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以上,达到了“事心双解”目标。
善用“听”字诀:耐心倾听寻找矛盾症结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纠纷调解中的正常现象,耐心倾听不打岔,一方面让当事人得到充分尊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调解员了解当事人性格特点,找到纠纷产生的原因,寻找调解突破口。
2023年某月,中心接到了王某元与滕某平的婚姻家庭纠纷。两老均已年近七旬,在这个“公不离婆、秤不离砣”的年纪,是什么导致他们非离不可呢?
面对两位老人,调解员并没有急切地询问离婚缘由,而是耐心倾听他们的絮叨。通过耐心倾听,调解员发现两老感情基础较好,王爷爷作为家里“顶梁柱”,长期的付出得到滕婆婆认可,但近期由于投资不善亏损30万元,且王爷爷的初恋经常与他发信息,导致滕婆婆内心不平衡,一心想要离婚。
找到了问题根源,调解员一边寻找两边的亲人、邻居了解情况,一边通过倾听释放两老内心的压抑情绪。
经过一段时间耐心劝导,最终滕婆婆同意不离婚。
善用“析”字诀:精准锁定化解矛盾路径
对复杂的纠纷要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掌握矛盾焦点,理清事件中的法律关系,拿出能够平衡双方利益的方案,促使矛盾化解。
2022年4月,中心调解一起由法院推送的马家店街道某社区房屋租赁纠纷案件。
2020年12月,杨某通过竞标形式竞得某社区两间门面房屋租赁权。但原租户李某为方便经营,将门面以上住宅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导致其一直不愿腾退房屋,社区交付困难。
为此杨某要求腾退房屋尽快交付,同时补偿因门面房延迟移交造成的损失。
想要调解成功,就必须理清中标人、社区、原租户之间的法律关系,分析各种调解方案的可行性。
因该门面房通过招投标形式租赁,且原租赁者坚决不搬离,所以不能通过杨某直接放弃租赁权的形式化繁为易;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后续矛盾将更加难以化解。
经过研判,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就是劝说杨某将这两间门面店租赁权转给原租赁者李某升。
思路明确后,调解员分三步开展调解:一是与中标者杨某沟通,告知其房屋腾退困难,建议在给予一定经济赔偿的基础上转让租赁权;二是与原租户协商,因为门面房已经迟交付1年4个月,应给予杨某一定经济赔偿;三是和社区沟通调解方案的可行性,争取社区大力支持。
经过多方多次协商,社区退还杨某租金,原租户李某升赔偿杨某晚腾退1年多的经济损失。这宗涉案时间长、法律关系复杂的房屋租赁纠纷,终于在历经92个日夜不懈调解后妥善化解。
善用“劝”字诀:理顺矛盾各方情感期盼
矛盾化解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法律知识,耐心解答当事人的法律问题,同时更应该用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最高效最有利方式解决纠纷,把伤害降至最低。
2023年12月,中心接到一件继承纠纷:刘某是80后,工作时因为呼吸心跳骤停导致意外身亡,没有留下遗嘱,妻子闫某、儿子及公公婆婆因为遗产继承及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分配问题大打出手。
闫某与公婆都对刘某不幸离世悲痛不已,15岁大的小刘还需闫某照顾,夫妻共同财产有一套房屋、一辆轿车,还有一笔贷款。
调解员多次向各方了解情况,分析出问题的根源是儿媳与公婆之间互不信任。闫某担心工亡补助金打到公婆账上被挥霍了,自己独自带娃生活没有保障,公公婆婆则担心打儿媳妇账上后,儿媳改嫁或者其他问题导致孙子小刘学习生活出现困难。
了解情况后,调解员从昔日情感、尊重死者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劝”双方放下心中芥蒂,共同为小刘健康成长创造条件,解决儿媳与公婆之间的家庭情感问题,双方对夫妻共同财产和共同债务继承上达成一致;“二劝”开设共管银行账户,在明晰双方分配金额前提下,共同管理工亡补助金,合理使用保障生活;“三劝”不沉迷悲痛,生活还应继续向前。
在调解员劝说下,闫某与公婆二人终于消除嫌隙,热泪盈眶,握手言和。
善用“疏”字诀:帮当事双方“事心双解”
对于纠纷,化解不如预防,要善于找到矛盾症结所在,引导双方通过合理方式宣泄心中情绪,从而互相谅解,达到“事心双解”的效果。
***年*月,某中学学生熊某在学校宿舍坠楼身亡。其父母、奶奶悲痛不已,纠纷调解完成后,奶奶日日到学校祭奠孙儿,导致学校不能正常教学。
调解员充分发挥团队心理疏导作用,安排1名心理咨询师,每天陪伴奶奶,耐心倾听,终于发现奶奶心中怨气主要来源孙儿老师,老师在事发时处理问题态度较为生硬,导致奶奶认为老师不尊重孙儿,心生怨气。
找到原因后,心理咨询师找到老师了解当时情况,结果发现老师本人性格较为冷淡,因为性格与当时情景形成较大反差,被老人误解。
在调解员建议下,老师主动带着礼物去看望奶奶,还专程去墓地祭奠熊某。就这样,奶奶内心的疙瘩逐渐解开,重新开始新的生活。
调解工作是化解矛盾,更是纾解心结,基层人民调解员要做的就是以法为引、以情为线,做好当事人的心灵裁缝,做到以人心换人心,才能实现“疙瘩要在基层解,鲜花要在基层开”。(枝江市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