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9日,三峡日报在a12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栏目下,专版刊发报道《“亿年村”的沧海巨变——宜都市检察院十九年倾情帮扶 助力沈家冲村旧貌焕新颜》,报道原文如下:
沈家冲村是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38人。自2001年起,宜都市检察院联系沈家冲村进行帮扶,至今已经19年。19年的帮扶,让沈家冲村旧貌换新颜,2017年该村更是率先整体脱贫出列,一举摘掉了戴了多年的“穷”帽子。如今,在宜都市检察院的帮扶下,该村正朝着致富奔小康一路阔步前行。
冬日霏雨,掩映在大山深处的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沈家冲村,被层层薄雾笼罩。迄今五亿年的地理奇观——奥陶纪石林就坐落该村,该村也是名副其实的“亿年村”。虽是天寒地冻,但是沈家冲村人心里却是暖烘烘的——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自来水引进了厨房里,电磨子随时可以磨苞谷……围坐在火炉子边,温暖的火光映照在每一个沈家冲人的脸上和心里。“我们村这一切美好的变化,都得益于宜都市检察院连续19年的帮扶!”沈家冲村党总支书记李祖海满心感激。沈家冲村是省级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38人。自2001年起,宜都市检察院联系沈家冲村进行帮扶,至今已经19年。19年的帮扶,让沈家冲村旧貌换新颜,2017年该村更是率先整体脱贫出列,一举摘掉了戴了多年的“穷”帽子。如今,在宜都市检察院的帮扶下,该村正朝着致富奔小康一路阔步前行。
铺好水电路 脱贫路上有底气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祖祖辈辈沈家冲人最深刻的期盼。“现在,在村里转转,基本可以做到脚上不沾泥巴!”李祖海脸上露出自豪的神情,2015年以前,村里可不是这样,到处都是泥巴路。“村里的这些改变,宜都市检察院功不可没。”沈家冲二组的邓秀芬是该村最偏远的一户贫困户,如今水泥路也修到了她家大门口。邓秀芬家离主路还有近300米的距离,以前都是泥巴路,一下雨就闹心。“送孩子出去上学,得抱着几块石头,垫在泥水里才走得出去……”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邓秀芬直摇头。2017年6月,在市检察院帮扶干警的帮助下,这段近300米的伤心路,仅用了20多天就修好了。致富路修通了,邓秀芬一家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爱人在外地打工,儿子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一家人于2017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爱生活的邓秀芬,还在通往自家水泥路两旁种上了鲜花,如今各色的菊花在寒风中开得正艳。近年来,宜都市检察院通过争取农村公路改造资金以及先建后补资金,每年硬化道路5公里以上,提前实现到村到组全覆盖,到家到户基本覆盖。安全饮水工程是沈家冲村的另一重大民生工程。沈家冲村地属喀斯特地形,加上重度缺乏水源,村民用水长期困难。近年来,宜都市检察院多方争取政策、筹措资金,帮助沈家冲村修建200立方米以上大型水池4座,1500立方米水池1座。目前,全村安全饮水问题已经全部解决,生活生产用水基本保障。每到夜晚,村里灯光点点,宛如繁星。2001年以来,宜都市检察院大力协调供电部门提前安排、倾斜安排,共设10kv变压器12台,全村生产生活用电得到保障。宜都市检察院驻沈家冲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杨军介绍,联系该村十九年,特别是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宜都市检察院举全院之力,用足用活政策,多方筹措资金,大力支持沈家冲村水、电、路、房、田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百姓致富奔小康的基础越来越坚实。
燃生活斗志 勤劳脱贫有盼头
“现在我闲不住,吃完饭就要去搞事!”正在猪栏里伺候猪崽的贫困户邓启荣边说边将猪草丢进猪栏。鲜于开忠,首任驻沈家冲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也是2016年宜昌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第一次见他时,可不是这样。”鲜于开忠告诉记者,2016年前,邓启荣一个人住在半山腰,房子破旧不堪,一下雨屋顶就漏水,家里穷得叮当响……按邓启荣自己的话来说:“觉得生活没奔头,就破罐子破摔。”“我们伸手来拉你,你自己也得往上蹦一蹦啊!”2016年初,鲜于开忠来到邓启荣家,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让邓启荣心里猛地一振。“别人能过上好日子,我为什么不能?”鲜于开忠多次上门鼓励,邓启荣渐渐转变观念,“我也要过上好日子”!在鲜于开忠和同事们的帮助下,邓启荣搬到了山下,住进了宽敞的砖瓦房,搞起了生猪养殖产业。“今年已经卖了4头猪,纯赚8000多块,栏里还有5头呢!”邓启荣脸上乐开了花。在宜都市检察院的帮扶下,像邓启荣一样重燃生活斗志的,还有沈家冲村二组村民徐善贵。2014年,徐善贵的哥哥和母亲相继患上肺癌,2015年下半年,徐善贵和妻子又突遭车祸多处受伤,一儿一女还要上学,整个家庭陷入了困境……正当徐善贵消沉一筹莫展之际,2015年宜都市检察院法警大队队长邓声祥走进了徐善贵家,及时向他伸出了援手。邓声祥帮他争取相关政策,协助其办妥无息贷款,让他重燃希望。在邓声祥的帮扶下,徐善贵凭借勤劳的双手,新发展猕猴桃1.2亩,种植标准化茶园5亩,喂养60多头生猪,日子越过越好。“今年已经卖了30多头猪,收益7万多块!”徐善贵兴奋地说。重燃斗志的邓启荣、徐善贵,通过勤劳的双手,于2017年实现了脱贫。在沈家冲村,受惠于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以及精准扶贫帮扶人的帮助,像邓启荣、徐善贵等一批贫困户重燃了生活斗志,用实际行动证明,过上好日子,不能只靠党和政府的援助,还需要贫困户自己勤劳能干。如今,村民们的逐渐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过了,脱贫致富带来的满满获得感和幸福感,成为了山区农民脸上的“美丽标签”。
补产业短板 脱贫致富有奔头
“鲜于书记,快进屋里烤火!天这么冷,您怎么又来哒!”11月26日,天空中飘着小雨,进村看望帮扶对象的鲜于开忠,被热情的邓先海迎进了火笼屋。邓先海爱人患病多年,丧失劳力,被识别为贫困户。2016年,鲜于开忠了解到邓先海的情况后,主动上门联系帮扶,考虑到他们家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地地理气候条件,帮邓先海谋划了发展猕猴桃产业的路子。当年邓先海就收到了鲜于开忠送来的10根猕猴桃苗子。不懂技术怎么办?鲜于开忠就请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手把手的教……经过精心培育,猕猴桃开始产生效益了。“去年卖了1100多块,今年天干还卖了千把块。”尝到甜头的邓先海对鲜于开忠万分感激,“没有鲜于书记,我难得翻身”。如今,在宜都市检察院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沈家冲村已经发展猕猴桃产业30余亩,是贫困户增收的又一稳定产业。奥陶纪石林是沈家冲村的一张名片,但可惜的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文旅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把奥陶纪石林建设好,成为了沈家冲人的共识。为此,宜都市检察院多方工作,协调资金完成了景区公路弯道改造工程。同时,确保奥陶纪石林星级景区升级成功,协调完成了景区卫生间改造和停车场安保设施完善。不仅如此,还积极争取1.9公里景区公路黑化立项,累计投入资金200万元。不仅如此,宜都市检察院积极帮助沈家冲村争取惠农政策,新发展无性系茶叶100亩,包括31户建档立卡贫困。协助金融扶贫,帮助3户贫困户发展山羊、生猪养殖和玄参种植。多方协调外出务工,除增加劳务工资外,还帮村集体增加10万元收入。此外,该村新兴产业也及时落户。在宜都市检察院和各级部门的扶持下,该村100千瓦和70千瓦两座光伏发电先后并网发电,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宜都市检察院检察长郑斌表示:“十九年来,虽然经历四届检察长、几任村干部,但是我院一茬接着一茬干,一以贯之动真心真情帮扶,从未间断。特别是精准扶贫攻坚以来,院党组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放在心上,拿在手上,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沧海桑田我见证,日新月异我创造。“亿年村”从未像今天一样绽放出如此幸福的花朵,舒展出如此美丽的乡村画卷。精准扶贫攻坚战,犹如神笔马良,检察院和沈家冲,共同绘就了新时代的小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