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卫琼(左一)给案件当事人送达审判文书并解说。
6月15日,从事法院工作24年的姚卫琼像往常一样,在侵权、借贷等各种执行案件中忙碌着。
1997年10月,姚卫琼来到夷陵区人民法院工作,从民事审判庭到执行局,从书记员成长为一名员额法官,经她审理执行的各类案件达1500余件,无一缠诉上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公平正义。
2014年,姚卫琼负责审判一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该案中,保险公司越过受害人直接向被保险人赔偿,而被保险人在获赔后下落不明,导致受害人索赔无门。针对该案特殊情况,姚卫琼反复梳理案情,分析立法初衷,冒着案件被改判、被追责的风险,大胆作出了“由保险公司二次赔偿损失”的判决。
“受害人等不起!”姚卫琼说,当时多数意见认为,保险公司已经履行了付款义务,应当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但她认为人都找不到,索赔从何谈起?“人民司法为人民,要用我们的专业和担当,让当事人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温度。”
最终,二审维持了原判。正是该案件,开启了保险公司因一起交通事故赔偿两次的先例,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保险公司在被保险人未向受害人履行赔偿义务前越过受害人直接向被保险人进行赔付的行为,规范了保险公司的理赔秩序,让更多百姓从中受益。
如果说法院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那么执行工作就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屏障,再公正的判决必须及时兑现,才能完美诠释公平正义。
姚卫琼的办公室挂满了群众送的锦旗,其中一面写着“法官执行为民,民工不再担薪”。这是今年3月2日,来自5个省的68名农民工一起送的,感谢她帮助讨回了企业拖欠的100多万元工资。
时间倒回到2018年1月,某公司雇佣屈某等68名农民工从事堡坎修建、设备安装等工作,后来该公司停产停业,拖欠工资181万余元未付。今年1月6日,案件进入执行程序,但该公司银行账户仅有1152元,执行工作陷入困境。
姚卫琼作为该案执行法官,继续深入多方调查,终于发现被执行人还有一笔未到期债权,合同金额约500万元。但该笔债权因其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被刑拘导致工程一直未办理验收结算,无法确定具体债权数额,工程款也一直无法支付。
为了让68个家庭温暖过年,姚卫琼向区委政法委作了专题汇报,并联合区公安分局、区劳动监察局,历时34天,跑项目部磋商、跑看守所提审、跑税务局缴税,终于将所有付款手续全部办齐,赶在除夕前兑现了劳务工资100万元。
“法槌彰显公正,也传递温暖。”姚卫琼说,在维护公平正义这条路上,正是那一双双信任的眼睛,激励她始终步履不停,铿锵有力。(三峡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