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黄花乡牛坪村是市委政法委近五年来开展“三万”活动的基层联系点。第五轮“三万”活动启动后,市委政法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坚持统筹资源、整合力量,再加力度,全面推进“村村通客车”、“饮水安全惠农家”、“信息网格惠万民”、法律服务、结对帮扶、驻村调研、走访慰问、普法培训、“五送”活动等十件实事,真情帮扶,实事惠民,取得了村级发展上台阶、广大群众得实惠、机关党员受教育的良好效果。
一是统筹谋划抓落实。召开委务会议专题研究,制定了《市委政法委2015年“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实施方案》和《十件实事安排表》,明确了“十件实事”的路线图、责任单和时间表。克服加速查办专案、加快筹备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与社会体制改革等多线作战的困难和压力,成立了由政法委副书记、委机关党委书记李文锋任组长的工作组,先后3次到村调研、办公,帮助解决发展困难,督办工作进度。从市委法治办、市综治办、市网格中心等抽调3名干部进村工作,驻村期间与机关工作脱产,自觉接受地方党委政府和片长单位“双重领导”。4月28日至29日,全体机关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活动,听取群众意见,梳理出事关全村发展大局的有价值建议13条;同时,组织干部深入南津关大峡谷开展旅游资源实地调查,形成调研报告分送市区旅游、文化、发改等相关部门,积极为牛坪“旅游兴村”搭桥铺路。
二是强化基础助民生。在前几年持续帮扶资金2000余万元,打通制约全村发展的“张莲”公路瓶颈,较好解决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的基础上,今年,工作组协调市、区交通等部门,新投入建设资金44.5万元,帮助提档升级村客运公路。通村干道和村内主干道危险路段共安装防护栏1820米、警示墩102个、凹透镜15盏、标志牌10块,新建会车道10个、候车亭4个,全村道路安全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针对村民陆续回村建房(已陆续回村38户)安居,导致交通流动量大为增加、乘用车辆不便捷的实际,工作组积极与客运部门协商,进一步优化了进村客运线路,增加了运营车辆配置,群众进出村更加安全方便。在协调从登岭水库引进洁净水源、实现自来水入户进缸的基础上,指导村民组建了用水者协会,建立健全了用水管护机制,以现代群众自治方式确保村民常年供水、安全用水、低价用水;同时多方筹资,帮助19户偏远群众解决了用水困难。
三是真情帮扶解民困。扎实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卫生、送服务、送温暖“五送”活动。坚持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分批次组织委机关干部进村,宣讲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开展认门结亲、结对帮扶活动,先后为10户“五保”家庭、重病家庭、特困家庭送去棉衣棉被和春耕农资,为20户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家庭捐赠了衣物、书籍、文具等日常用品,并与12户发展潜力较大的困难户结对进行产业帮扶。创新开展“法律服务进农家”活动,组织牛坪村党员群众代表、社区网格员到夷陵区黄花中学,参加《宜昌市中小学法治知识简明读本》首发式暨“2015宜昌市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邀请省市法学法律专家进行法治宣讲,为牛坪村群众赠送法治读本100本、农业科技书籍70册,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法治文化大餐。“七一”前夕,政法委机关党委在牛坪村举办党课交流活动,将党课送到党员中、将组织生活会开进群众家,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凝聚和带动全体村民,形成盼致富、促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是信息惠民促发展。按照全市农村信息网格惠万民活动要求和夷陵区农村网格提升方案,在“第一时间”抽点专人驻村指导,进一步规范村级“三站”设置,不断健全村级治安防控体系;充分整合村民小组长、中心户长等力量,将网格员纳入后备干部管理,实现了社区“格格”进乡村;协调开通了电子政务专网和公安专网,率先实现了城乡网格管理“一张网”管理。在此基础上,着力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各种涉农惠农服务项目、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纳入平台管理,实行“一平台”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理;推进信息网络进中心户、进农家,加强党务、政务、法务、商务、农务、医务等“多务合一”的便民服务,全村已开展代办结婚证、准生证、采伐许可证和代理存取款等15项便民服务,基本实现了“政务服务网上办、小事办理不出村”;指导村民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核桃、茶叶、有机蔬菜等农产品网上营销,农民与市场关联度大幅提升、增收致富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