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峡九凤谷,相信很多人都去游玩过,郁郁葱葱的林木串起纯然一色的美景,很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九凤谷所在的宜都市弭水桥村,也是端起了“生态碗”,吃上了“旅游饭”,村民的生活变得日渐富足起来。很难想象,5年前这里的村民吃的还是腌臜水、走的是泥巴路、住的是土坯房。到底是什么,让弭水桥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民服务 解民难题
图(右)的黄衍珍是弭水桥村的义务政策宣传员和意见收集员,可谁也想不到,就在几年前,黄衍珍还是村里有名的上访户,因为征地补偿等问题,连续五年到信访部门上访,化解难度极大。在当时,弭水桥村是宜都出了名的“后进村”。不少村民对村干部有意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向村民承诺的很多事情,没有得到落实。
直到 2014年,弭水桥村新一届班子成立,黄衍珍又来到村委会,找到新上任的村书记刘大卫来反映问题,可这一次,新书记没有推诿。
弭水桥村党总支书记 刘大卫
我们定了三个规矩。第一个就是群众反映的事要半个小时赶到。不论他反映的是有道理还是无道理的,必须半个小时赶到。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讲明情况,说明原因。第二个呢,严格处理财务制度,不乱花村里一分钱,把每一分钱都用在我们村民急需的基础设施上面。第三个呢,就是开展走访,人心大走访,找我们村落后的原因,找我们村贫穷的原因。
经镇村多方落实政策,很快,征地补偿的问题就得到了解决,黄衍珍彻底息诉罢访。2018年年初,黄衍珍更是亲自送儿子到村委会上交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自弭水桥村新班子组建以来,共接到群众反映400多件,全部在半小时内赶到现场处理,群众满意度高,形成了党群关系融洽、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弭水桥村村委会主任 李六益
效果蛮好,几乎像现在的话,我们最大的成绩,没得扯皮的了,群众的需求和和诉求得到改进,所以说群众现在对我们是一呼百应。
走旅游路 敲致富门
人心顺了,扯皮拉筋的事也少了,但一看“家底”,刘大卫还是出了一身冷汗:怎么从根本上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呢?刘大卫首先把村干部召集起来,统一思想:要从根本上扭转弭水桥村的困局,还得从村里的青山绿水做一篇大文章。
当时的丑溪峡谷,号称神秘之地,无人涉足。刘大卫被其中雄奇壮观的悬崖瀑布深深吸引,在他的推动下,三川绿化公司决定成立生态旅游公司,开发打造三峡九凤谷景区,共同发展乡村旅游。刘大卫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走访做工作,他没想到,村民们纷纷表示不要补偿款,不到一周,征地工作就全部完成。弭水桥村向上争取资金1700万元,建成了一条4.5公里长、8.5米宽的彩色旅游公路,这条生态廊道经过100多个农户家门,也成为村民的致富之路。
路通了,丑溪湾也热闹起来了,三峡九凤谷每年接待游客2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突破2000万元,更多的弭水桥村村民看到刘大卫领着村干部,真心实意要改变弭水桥村的落后面貌,也纷纷回到弭水桥村寻求发展。在外打工多年的党员汪德庆回来了,拿出所有积蓄,准备开办村里第一家农家乐。
六年之内,弭水桥村先后有300多名在外务工人员陆续返乡,其中,58人成为创业能人。都说丑溪无名地,一夜竟成金凤凰。弭水桥村的调解工作经验被广大群众赞誉为“刘大卫群众工作法”,全村群众紧密团结在村党支部周围,其先进事迹被市组织部总结为“磁铁支部”,并在全省范围内宣介推广。
如今的弭水桥村,村集体收入达100万元,并荣获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弭水桥村正大步前进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来源:法治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