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宜昌城市东扩,伍家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部分乡村渐渐融入城市,各类矛盾纠纷时有发生,居民诉求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面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复杂情况,伍家乡致力于打造“3个圈”,即五分钟防控圈、五分钟调解圈、五分钟服务圈,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社会治理创新之路。
01
五分钟防控圈
白天见人晚上见灯
“这里是消防通道不能久停,请你把车开到附近停车场去。”11月30日上午8时许,伍家岗馨苑巷的路边停有几辆小轿车和一辆小货车,旭光村联防队巡逻车行至该处见此情景立即下车,联系车主清理占道经营停放的车辆,保障道路的安全畅通。
几分钟后,车主纷纷赶来,通道很快被疏通,巡逻队员继续开车上路。
旭光村位于宜昌市城东大道北侧,辖区人流量大,治安状况复杂。该村设立“密防快反”警务室,配备巡逻车,完善联防装备,打造5分钟防控圈,全面落实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各项措施。
村治保民调委员吕伟介绍,今冬明春,巡逻车又“变身”防火防盗主题宣传车,联防队员开展“白天见人、晚上见灯”的不间断巡逻。
“通过日常巡逻和流动宣传,特别是在晚餐以后小区广场,人流集中,我们相应提高宣传频次,影响辐射更多的居民。”吕伟说。
02
五分钟调解圈
矛盾化解在村里
前不久,家住伍家岗伍家乡共前村的老彭和邻居蒋师傅因小事发生口角,老彭冲动地挥起拳头,将蒋师傅打倒在地。赔偿方面,双方发生分歧,共前村“红星调解室”调解员杨诚第一时间介入,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近年来,位于伍家岗新区的共前村,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许多村民住进了高楼大厦,成为居民。
2020年,该村结合村情和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新局面,以“红星调解室”为阵地,打造5分钟矛盾调解圈,致力于“矛盾不上交,化解在村里”。
在日常调解工作中,共前村立足网格,以楼道、邻里、商家为切入点,以化解身边小事为着力点,让邻里之间“鸡毛蒜皮”小事就地化解,同时发动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做到“一楼一贤”、“一组一贤”。
今年66岁的乡贤汪宏星,是该村人民调解员之一。去年,村里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他发现许多村民对此有情绪,便带领村里有威望、有耐心的老同志担负起股改专项调解工作,调处成功因股改来访群众200余人。
今年以来,共前村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2起,调处成功率98%。该村调解委员会组长、村党委书记华文俊表示,以往村民从有问题就找村干部“扯”,现在有矛盾就找人民调解员“调”。
03
五分钟服务圈
志愿服务更便民
福久源社区地处宜昌市城区东大门,是伍家岗区首个乡管城市社区。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居民服务需求,该社区着力改变公共服务空间少资源散的现状,打造了一个全新志愿服务体系。
“我出门去办点事耽搁了,婆婆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能不能安排个人去家里看看。”12月8日15时许,福久源社区志愿服务站值班人员接到居民王合彩的求助电话。
今年74岁的王合彩和老伴杨秀珍是空巢老人,两个女儿都不在身边,而杨秀珍中风18年,行动不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平时社区对二老多有关照。
社区书记杨琴介绍,为更好了解居民需求,社区绘制“5分钟志愿服务圈”,为辖区居民提供艺术技能培训、科技创新培养、文化体育健身等志愿服务。
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社区还汇总形成一个微信群服务菜单,居民在群里“点单”,社区志愿服务站根据居民的需求“派单”,社区志愿者按能力优势进行对应“接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