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路是近几年才修的”“那边有个芍药基地,当时为了它可是没少下功夫”“那些核桃树还是我发的树苗了”……大巴车上几名年纪稍长的干警正向新来的干警“炫耀”着他们的扶贫成果。
2021年春节前夕
我们一行十几人再次驱车来到三墩岩村。与我同坐的是一名刚入职的女孩子,沿途的一切于她而言都是新奇的。一车本已昏昏欲睡的人在她的一声声惊叹中逐渐来了兴趣,同行的几名干警半介绍半回忆似的聊起了扶贫故事。几个小时的车程,听着他们讨论的内容,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展现在眼前......
一次危房改造引发的连锁反应
“那户是我驻村走访的第一户,他们家的门槛都快被我踩烂了……”说话的正是之前秭归县检察院的“驻村第一书记”王长伦。因为身体原因,王书记不得不回县里工作,已经驻村三年的他早已把三墩岩当做他的第二故乡。
(危房改造前)
“我走的前一天,邓老也来了,我俩就坐在村委会前面的平台聊了好久。”王书记口中的“邓老”是七组的邓兴汉,也是他到三墩岩村后走访的第一户。邓兴汉与老伴儿同住,两个女儿已经外嫁。两位老人家居住条件简陋,位于房屋一侧的猪栏臭气熏天,污水直接排放在院子里,走路都无法下脚。面对上门动员危房改造又面生的王书记,二老显得很不乐意。邓老直言道:“上面的政策都是花架子,再加上我们两个老家伙没钱没劳力,不想搞也搞不成。”老人家不愿意,王书记就反复上门,来来回回去了十几次,与邓老拉家常掏心窝,帮老人算清政策账:“您看,改造猪栏政策补贴2000元,按市场价您家所需水泥、砂石、人工费用刨开后还有结余。再说,改造后猪栏更牢固了,院子里环境也好了。”
(危房改造后)
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始终坚持。老人终于被感动了,答应进行改造。随后又积极修建卫生厕所、加入核桃专业合作社。现在邓老逢人就说王书记不搞花架子,给他家改造得好,要积极支持王书记的工作。
王书记用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娓娓道来,时不时向我们介绍到村里人的情况,连村里人的亲属辈分关系都能“一口清”。
大火无情人间有爱
“那户是赵杰当时救火的谭国平家,他们现在已经住到居民点了。”王书记指着一个山头说到。
(驻村工作队及周边村民救火现场)
“那次的大火发现的再晚点真是后果不堪设想,现在想想都惊心动魄。”赵杰回应道。
那天,赵杰和一名村干部正在走访,只见山头那边浓烟滚滚,转过山头,就看见谭国平家房屋火光冲天。他们赶紧电话通知村书记,一边赶过去一边呼喊邻近居民。谭国平出门在外,他的母亲邓中英知道着火后也急匆匆从田里赶到家打开门,附属屋火势迅猛,正在向客厅蔓延,火势已然无法控制。急匆匆赶到的赵杰等人急忙冲进去,将桌椅、电器往外搬,尚未搬尽时,客厅楼层就已经着火,掉落的瓦片砸在楼板上咚咚响。在场的赵杰和闻讯而来的村书记以及周围村民一起救火,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抢救,大火终于被扑灭,但屋内物品全都化为灰烬,只剩一具空壳。
当天,驻村干部从福利院领来床铺和被褥,三墩岩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发捐款,秭归县检察院也及时送去救灾款,暂时安置谭国平一家。之后,随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驻村工作队积极宣讲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填写申请表,谭国平一家就在其中。
(驻村工作队为谭国平一家在福利院领取床铺和被褥)
聊着聊着,不知不觉就快到村委会了,到达村委会之前需要经过一个人工开凿的隧道,窄而黑的隧道不得不让经验丰富的司机师傅慢下来。穿过隧道一道强光猛地射进来,等再次睁眼便是村委会了。
守护“留”在深山的你
来到村委会后,在邓小兰书记的安排下先入户走访,之后再开展“情暖童心 伴爱成长”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姐姐,你们明年还会来么?明年我就上六年级了。”临走时小媛开心地冲着我们说到,说完又快速躲到奶奶身后羞涩地望着大家。
小媛从小就很懂事,父母离异后就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放假回来经常会帮着爷爷奶奶做事。听村里人讲,小媛不仅懂事学习成绩还好,还在上小学五年级的她奖状都已经有一小摞了。小媛的父亲常年在江苏务工,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过年成了父女俩唯一团聚的时刻。小媛奶奶说,之前小媛爸爸每年都会寄钱回来,一家日子也还可以,但好景不长,2020年7月,小媛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只得返乡。前期,秭归县检察院在得知情况后积极协调多方帮助其解决困难,并组织青年干警多次到小媛家里看望她。
(开展“情暖童心 伴爱成长”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现场)
“我的鞭炮要炸飞啦”,举着还未做完的一串红鞭炮,仰着红扑扑小脸的小男孩大笑着说道。
走访结束后,我们回到村委会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现场,小朋友一起提着自己亲手做出来的鞭炮,抱着刚刚收到的新年礼物,对着镜头露出了可爱的笑容。
早在2017年,秭归县检察院“橙爱”工作室就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 守护未成年人成长”为主题的特别“公众开放日”活动,邀请三墩岩村8名留守儿童走进检察院,同看电影、共进晚餐、参观屈原祠,之后“橙爱”工作室每年都会去回访,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爱的种子”也悄然萌芽。
随着村里产业发展,水路电网改造升级,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回到村里发展。从“有女不嫁三墩岩,克克(去)来来一双孩(鞋)”,到如今的“姐姐嫁了妹妹来,克(去)来都穿绣花孩(鞋)”,三墩岩村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宜昌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