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以来,省委政法委在全省政法系统开展优秀创新成果推荐评选活动,经初评、复评、专家评审、网络评审等程序,对各地各单位申报的302项创新成果进行综合评审。近日,由省委政法委开展的全省政法系统优秀创新成果推荐评选活动结果正式揭晓,宜都市委政法委“党建引领强双基 深度融合推三治”等五个项目获奖。近期,宜昌市政法融媒体中心对5个项目进行系列报道。
党建引领强双基,深度融合推三治。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抓好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2019年来,省法学会牵头在宜都市开展“双基强化、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试点。四年多来,宜都市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全民思想政治基础和现代化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基础,以共同缔造理念持续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自治法治德治充分融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宜都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
通过试点创新,“双基强化、三治融合”研究获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结项,入选2021年度、2023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并为第十三届“中部崛起法治论坛”提升参观现场,宜都经验写入《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决定》,省委办公厅、省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以简报形式转发全省推广,先后被央视《新闻联播》、学习强国、《民主与法制》周刊等多家主流媒体宣传推介,宜都治理能力稳居全国赛迪治理能力百强县,2022年位列第34位,湖北省首位,被省委表彰为全省首批“平安湖北建设示范县(市、区)”。
主要做法:
近年来,宜都市以共同缔造理念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在城市以小区楼栋为单位“围楼夜话”1500多场,请居民下楼坐凳“唠嗑”,参与居民5万余人,架起共治连心桥。
以心换“新”。楠木岭宿舍一直是胜利社区的老大难,房屋老旧,楼顶漏雨。2022年底,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小区怎么改?居民说了算!胜利社区召集业主代表“围楼夜话”,为小区改造建言献策。
“楠木岭宿舍一直在打理,却一直没起色,特别是一楼平房,挤占了居民共同生活空间,大家说怎么办,拆不拆?”社区党委书记黎明开门见山。话音刚落,二楼屋主石德明立即站起来:“那是私人财产,怎么能拆呢?”原来,房屋的二楼平台与一楼平房相连,如果拆除平房,就会同时拆除石家门前的平台,石德明表示无法接受。“如果不拆除,大规模改造就无法推进。小区怎么变美呀?”书记的话引起共鸣,居民们默默点头,“早改造咱们能早受益。”望着邻居们期盼的眼神,石德明终于松口:“只要补偿到位,我同意拆除”。
“我们顶楼住户最关心漏雨问题”,“电动车还没地方充电”......你一言、我一语,小区改造方案已见雏形。干群齐心,上下配合,改造项目顺利完成,老小区换“新颜”。
以心疏“堵”。晚上6时,清江润园业主陈毅驱车从前门进入小区,一路畅通到达2号楼停车场。
“以前,一到这个点,小区里堵成‘一锅粥’,进退不得。”陈毅感慨上月的“围楼夜话”开得好,让拥堵多年的小区通畅了。清江润园建于本世纪初,小区12幢小高层依坡而建,因未建地下停车场,车辆见缝插针随便停,一下班就拥堵。陈毅说的那场“围楼夜话”,社区干部一吆喝,50多位业主提着板凳涌出楼栋,一开场直指小区拥堵问题。现场,有业主提议将小区内部改为单行道,车辆前门进后门出,有效化解错车拥堵。“这个办法好!”业委会主任将方案发到业主群,征求意见。大家一致同意后,物业公司对前后门进出口匝道进行调整。小区路通了,居民的心也通了。
以心助“迁”。位于解放排洪沟上游经营多年的茶市一条街是排洪沟整治工程征迁难啃的“硬骨头”。
如何搬迁?征迁专班与涉迁商户“围楼夜话”。“能否把茶市集中一个地方,茶市毕竟是个品牌……”大家各抒己见,议定搬迁方案。曾经难上加难的征迁工作,如今由群众一起出点子,大家在征迁协议上签字签得都挺爽快。
(宜昌市政法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