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习《习近平关于基层治理论述摘编》,对于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我们加强基层治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党建引领“凝心”、社会参与“同心”、科技赋能“彗心”,激活社区治理“活力”。
党建引领“凝心”,加强社区“自治”。“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基层党组织是社区治理的战斗堡垒,更好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社区要立足实际,聚焦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聚焦新就业群体,在社区党组织的助推下,构建社区党组织引领,社区居委会、社区居民和社会组织三者协同治理的新格局,激发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社区的共同体精神,塑造“社区新人”,打造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
社会参与“同心”,实现多方“共治”。“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随着社会治理结构转变,基层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诉求的交汇点,社会治理的重心不断向基层的小小社区转移。宜昌践行共同缔造的理念,全面实施筑堡工程,推动社会同心参与,不断完善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系,以共治破解多头执法,化解小区的管理难题,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科技赋能“慧心”,提高“智治”效能。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频繁,治安形势日趋复杂,社区管理难度加大,而今,在科技赋能与“共生”的作用下,科技力量开始构建社区治理的新格局。宜昌利用科技赋能基层治理,通过“微网格 科技支撑”的治理模式,研发“宜格微治理平台”,成为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的主阵地,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主渠道,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共治的主平台。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我们要加强社区治理,不断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许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