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帮助解决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升检察机关的办案透明度和司法公信力,12月27日上午,一场生动讲述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国家司法救助专题新闻发布会在宜昌市西陵区人民检察院召开。
会上,西陵区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李颖向与会媒体记者介绍了该检察机关开展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并与西陵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刘军就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会议由西陵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杜静主持。
据悉,2021年以来,该院共办理国家司法救助案件16件18人,发放司法救助金38万元。既帮助了一批困难群众及早走出困境,重启新生活;又以此为契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宁,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为维护西陵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检察智慧和检察力量。
能动履职:确保特殊人群应救尽救
西陵区人民检察院全力把握好基层检察机关集控告申诉、案件管理、法律政策研究于一体的部门优势,坚持能动履职,确保应救尽救。一是通过对相关犯罪案件的全面筛查,及时发现司法救助案源线索并移送控告申诉检察官进行审查,让大数据赋能司法救助。二是与院内各业务部门建立司法救助工作专人负责、定期联络、及时移送制度,将是否符合司法救助条件作为检察官审查办案的必经程序,增强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司法救助线索意识,现已成功办理8起司法救助案件。三是主动加强与区法院、民政、妇联、残联及相关街道、社区的沟通联系,通过司法救助线索通报、共享、移送、反馈,努力实现对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妇女、退役军人、脱贫不稳定户等特殊人群的重点、精准、及时救助。
改进方式:落实“一次救助,长期关怀”
该院在应救尽救、规范救助的同时,不断改进工作方式,确保司法救助的效率和质量。一是及时通过12309检察服务热线及时告知案件当事人及其家属相关政策,并结合社区对接交流、线下见面答疑等方式,消除群众心中疑虑,对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及时立案。二是针对申请群众不了解法律、不清楚要求、不明白程序等突出问题,该院检察官主动帮助群众撰写救助申请书、准备相关证明材料,并第一时间到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协调,以实际行动擦亮“人民检察为人民”的鲜明政治底色。三是变“单一物质救助”为“物质、心灵共救”,该院检察官密切关注救助申请人后续生活状况,让司法救助不仅仅停留在救助金发放这一阶段,更帮助其在受到犯罪侵害后重振生活的信心,贯彻落实“一次救助,长期关怀”。
强化治理:化解矛盾做好“后半篇文章”
该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在实质性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上下功夫,综合运用释法说理、检察听证等方式,引导案件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进一步解开案件当事人的心结、法结、情结,促其从内心认可和接受检察机关作出的决定,做好矛盾化解“后半篇文章”。如该院办理的肖某某信访一案,成功运用“领导包案 公开听证 司法救助”办案模式,由检察长亲自领办,经过认真走访调查,耐心释法说理,公开听证答疑,司法救助解忧,历经2年,信访人最终认可了检察机关调查结果,并签订了息诉罢访承诺书。
发布会最后,围绕“哪些情况可以向检察机关申请司法救助”“如何申请国家司法救助”“司法救助金的发放标准”等问题,李颖、刘军两位院领导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同与会媒体互动交流。
司法救助制度是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重要一环,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温暖工程,更是检察机关“为人民司法”的生动实践。西陵区人民检察院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规范、及时、有效救助和应救助尽救助的要求,进一步探索多元化综合性救助模式,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湖北日报客户端记者申明 通讯员黄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