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屈原故里秭归,和风吹暖,一江清水,两岸橙香,铺展成一幅悠然祥和、和谐宜居的动人画卷……
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的背后,是秭归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近两年,秭归县统筹发展与安全,整合解纷资源力量,倾力打造回应群众诉求的“调处终点站”,将大量矛盾预防于未发、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诉前,筑牢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探索出贴合山区社会治理实际的新“枫”景。
“一个中心”:搭建“立体式”解纷平台
“这个事儿,得有个地方去找个说法!”
“别吵了,到中心去!”“对,去中心!”
2月20日,农民工谢某在工友簇拥下,来到秭归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反映其所带班的共16位农民工2023年在某公司做工,12万元的工资至今没有支付。中心动员法院、检察院、工会、人社等部门力量,不到两周就让他们顺利拿到了工资。
大家口中这个说法的地儿,就是秭归县“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秭归县矛调中心。
2022年,该县建成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县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综治、信访、公共法律服务、法院诉讼服务等部门相继进驻,搭建起矛盾纠纷集约化、立体式多元化解工作平台,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实体实战格局,快速受理、分流、指派、办理,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
中心运行以来,累计接待群众来访1500余人次,化解涉欠薪、物业、赡养、侵权赔偿等各类纠纷800余件,基本实现人民群众“进一扇大门,消所有怨气”。
与此同时,12个乡镇综治中心,整合平安办、信访办、调解委员会等解纷力量建成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并实体化运行,179个村级综治中心与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调解工作站等“多室合一”建设运行。至此,全县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整合资源: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董婆婆的老伴受聘于一家保安公司,后被派遣到某小区物业担任保安。物业公司聘请某个体经营户对小区绿化树进行修剪,其在帮忙扶梯子的过程中不慎被掉落的树枝砸伤,花费医疗费用一万多元。
年老体弱的董婆婆来到县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后,考虑到责任主体及案件处理涉及多方,中心迅速调动劳动仲裁、司法鉴定等部门参与,值班律师为其提供法律解答服务,专职调解员为其开展调解达成协议,常驻法官为其进行司法确认。从法律咨询到申请调解,从组织调解到达成协议,从司法确认到履行协议,一条龙服务、一次性完结,不到半天时间,董婆婆就拿到了1.5万元的赔偿金。
为实现群众纠纷化解“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县乡矛调中心随时协调涉及乡镇和部门到中心参与调解,由相关部门派出业务能力强、熟知法律法规的骨干力量入驻,力求为群众提供最专业、最满意的服务,切实做到“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一体化运行、一条龙办理。”
同时,秭归县创新行政调解,推进行政复议调解工作前置;全面提升司法调解,建立“人社 工会”、“法院 工会”等劳动争议纠纷调解模式,建立“工会 调解、人社 调解、妇联 调解、心理咨询 调解、信访 调解”等一批组团解纷机制。
2024年1月,在最高法、人社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的13件涉欠薪纠纷典型案例中,秭归县《"法院+工会"诉调对接促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颜某等11名农民工欠薪纠纷案》成为湖北省唯一入选案例。
源头治理:全链条防范预警
矛盾纠纷化解重在抓前端、治未病。县委县政府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大事项实施的前置程序,强化刚性约束,推动矛盾纠纷从被动调处向主动预防转变。
大力整治执法顽疾。强化行政执法监督管理,评查执法案卷231件,开展个案监督32次,推动问题整改320余条。引导全县24家行政执法单位规范行政自由裁量基准适用,从根本上防止因不依法依程序办事、执法不当等引发矛盾纠纷。
播种“尊法”意识。大力培育“乡村法律明白人”652名,将调解工作与法治宣传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抽调优秀律师组成“专家诊疗服务团”,定期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为82家企业排查法律风险90余次,帮助完善制度105个,审查经济合同300余份,有效提升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能力。
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全县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211个,在矛盾纠纷多发易发的劳动争议、医疗等领域,建立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14个,打造“农民工服务中心王华君调解工作室”“华维物流园律师调解室”等品牌调解室,全县1000余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活跃在全县乡村社区村落。
2023年,推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800余件,成功率达98.8%;有力筑牢了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秭归县连续三年获得全市平安建设年度考核优胜单位。(秭归县委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