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宜昌市西陵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社会基层治理,依托社区蜂巢组织阵地建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创新探索了基层社会治理新范式。
优化资源供给:延伸法治服务“新触角”
一是多点支撑,让法律服务扎根基层。在全区66个社区挂牌成立了社区蜂巢公共法律服务站,由属地司法所所长担任首席法务专员,社区民警和66名社区律师、216人民调解员等担任法务专员,678名社区网格员、209名法律明白人担任法务小蜜,提供专业法律服务,传递法治好声音。
二是多维服务,让法律资源协同供给。将法律援助、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司法鉴定、公证、仲裁、立案、行政复议、人民调解等多项功能归集到社区蜂巢公共法律服务站,实现“家门口”“零距离”“一站式”的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三是多轴联动,让法治阵地扩点成面。集纳“左树清工作室” 、厂门口的检察院、法官工作站、共享法庭、心理咨询、行业性调解组织、学法用法实践基地等阵地,让市场主体、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法律服务,浸润法治文化。
优化机制保障:激活法治服务“新动能”
一是建优线下运转机制。实行法治服务“收研交办评”机制,由法务小蜜深入一线收集居民群众、市场主体需求,交首席法务专员组织集中研判后形成“法治需求服务清单”,清单分类交办“法务专员、法官工作站、公益组织”等处理,办理结果由居民群众定期评价反馈,确保服务质效持续改进提升。
二是畅通线上服务渠道。分片建立线上法律服务微信群、qq群,编制公示《法律服务清单》,居民群众线上点单,法务小蜜接单后精准派单,实现“一对一”精准服务。推广使用“联企e站”“宜律帮”“西陵长安”“西陵法治宣传”等线上平台,实现法律服务“足不出户、扫码可得、一键联通”。
三是用好社会公益力量。立足社区蜂巢成立全市首个公益法律服务团队“西陵区邻里法务会客厅”,吸纳公益律师等轮值为社区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法律宣讲、法律援助、信访答疑”等公益法律服务,目前该团队已全面进驻学院、云集、西坝街道,带动法律服务志愿者上百余人参与社区惠民法治服务。
优化便民实践:打造法治服务“新名片”
一是打造惠民服务新名片。依托社区蜂巢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建设,举行“法治大讲堂”“法律六进”、公众开放日等法治文化活动150余场,发动居民创作法治小品5个、法治短视频30余条,其中乌龟碑社区“格格说法”获评全市法治惠民优秀品牌,营造了浓厚的社区法治文化建设氛围。
二是打造涉企服务新名片。依托社区蜂巢线上线下收集企业法治需求,免费提供“法治探店”“法治纾困”“法律服务进商会、助微扶小”等服务,打造社区蜂巢“民企法律之家”。解放路社区蜂巢探索涉企案件“调解优先、调裁衔接、调执联动”制度,年度快处快调案件56件,既提高了效率又为市场主体节约了诉讼成本。
三是打造解难服务新名片。利用社区蜂巢“法务小蜜”贴近民生、了解民情天然优势,推动民生解难,主动发现需要法律援助的特殊群体,变“群众上门找援助”为“深入社区送援助”。2023年累计办理劳动争议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援助案件216件(546-330),挽回群众损失200余万元。实行矛盾纠纷社区“一站式”调处,3次调解不成功的社区“共享法庭”诉前调,推动争议实质化解,2023年社区蜂巢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705件。
下一步,西陵区将坚持和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完善社区公共法服务站建设,持续发挥法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西陵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