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昌市猇亭区在平安建设工作中,结合区情实际,创新工作举措,积极构筑新城“平安梦”,有效汇集了各方共同发展的正能量,为建设兴业宜居生态工业新城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制环境和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匡定三个主题,勾绘平安建设鸟瞰图。一是定位职能目标主体。明确政法各机关及综治成员单位、网格员、社会相关人员为平安建设的职能目标主体。政法各机关及综治成员单位负责制定全年工作计划,组织协调落实。网格员负责宣传综治工作成效、征求基层意见和建设、收集上报治安稳定信息。区城市管理局、区交通运输局、企事业单位组织落实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门房保安等社会相关人员为治安义务巡逻员。二是定格工作开展阵地。将基层居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主要公共场所定格为平安建设开展的主阵地。做到平安建设调研在主阵地,平安建设创新在主阵地,平安建设效果在主阵地。同时,按照上级下发的平安医院、平安校园、平安社区、平安家庭的标准去安排部署,组织协调,检查督办,考核奖罚,以主阵地的和谐构筑新城“平安梦”。三是定向运用宣传模式。每年定向运用四种模式在街办、区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居村中宣传综治工作。综治知识调查问卷宣传活动,以社区网格员为主,深入居村社区作好综治知识调查问卷宣传。开办宣传专栏活动,重点宣传综治维稳、平安创建、《湖北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等内容。开展综治知识入校园、进家庭活动。开展宣传推介综治特色亮点工作。
实施三项举措,构建平安建设坐标系。一是施行治安联防联控。加强治安巡逻,全区共建立治安巡防队伍24支,平安格格志愿者队伍1支,切实加强集镇街道、小巷里弄、商业网点的巡逻防控力度。加强科技防控,全面启动“天网工程”,对重点要害部位配备“三铁一器”。加强社会联防,各居民小区保安队伍巡逻看护全年200多次;各企事业单位健全内保制度和各项安全防范措施400多条,确保企业和居民安全无忧。二是施展手段化解矛盾。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确保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完善矛盾纠纷“四级”排查机制,做到“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完善领导包案调处机制,达到“案结事了,息访人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完善三级情报信息会商、分析、研判机制和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应急机制,努力减小负面影响。三是施压严惩违法犯罪。公安部门全面落实综治各项措施,进一步掀起了“打黑除恶”严打高潮。对涉黑涉恶等违法犯罪活动坚持打早打小、除恶务尽;对“两抢一盗”案件快侦快破;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坚持严查严禁;对各类诈骗、敲诈勒索、制假贩假等违法犯罪行为,坚持打防结合、从重从快从严惩处。2012年严惩违法犯罪10多起。
推行三种机制,建立平安建设保障线。一是推行项目化管理。充分借鉴企业项目化管理的成功经验,探索实行综治工作“项目化管理”模式,将政法各部门纳入管理主体,采取“一报一审一会”的方式确定综治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热点课题,细化具体实施操作的工作项目,项目工作落实督导组进行重点监办,对于在实践中已经成熟的经验做法,及时上升到制度层面,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坚持下去。二是推行便民化服务。政法干警和工作人员坚持接待群众“五个一”即: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坐,一杯开水暖心,一片真诚办事,一句好话相送。定期开展派出所上门办理身份证,送证到家,法院送法上门、在群众家门口开庭,网格员错时服务等便民举措。政法各部门主动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定期向群众通报工作,以取得理解和支持。三是推行效能化建设。立足实际突出抓好以改进机关作风、创新体制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使机关在深化管理体制上有创新、在转变职能上有新举措、在服务水平上有新提高、在工作作风上有新改进。区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区法院量化考核科学评价干部的作法分别被《检察日报》和《人民法院报》刊发推介。区公安分局干警进社区、区司法局法务进网格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获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