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市委宣传部发布
“宜昌楷模”
2021年2月上榜人物
宜昌市夷陵区公安局民警李珊明
光荣上榜
宜昌市公安局夷陵区分局刑侦大队民警、影像高级工程师。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李珊明一直扎根刑事技术工作岗位,练就“火眼金睛”,在犯罪现场找寻蛛丝马迹,通过影像技术顺藤摸瓜,破获一个个大案要案。37年来,勘查现场3500余次,运用技术手段破获重特大疑难刑事案100余起。探索创新刑事技术服务实战技战法20多项,游历全国授课3000余次。在他的带领下,夷陵区公安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连续四届获评“全国一级示范刑事科学技术室”,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基层单位。李珊明先后被公安部评选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第一届全国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2020年12月荣膺“第二届全国公安百佳刑警”称号。
迎难而上 为破案追凶二十二载
白天跑现场,晚上泡暗室。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遇有重特大案件现场,吃住在现场,反复勘验,不放过任何关联细节。
1998年8月25日,在乐天溪镇巴蕉溪桥上发生一起抢劫出租车杀人案件,女司机被杀后,尸体被丢在了桥下,李珊明就是当时负责勘查现场的技术人员。
赶到现场的李珊明,通过了解案件和初步勘查,判断出作案人在出租车方向盘上一定留有相关痕迹,但难题同时出现:一是承载痕迹的这种客体材质比较特殊,极不容易显现出痕迹;二是即使显出,由于痕迹比较小,客体是一个圆弧形,在拍照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光斑,又极不容易通过拍照提取。
痕迹物证对破获这起案件有多重要,李珊明心里比谁都清楚,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一腔破案的决心,他采用多种技术方法,通过不断变换角度、距离,一点一点地慢慢进行调整,花了两天三晚的时间反复耐心检验,终于把这枚痕迹显现,李珊明做到了。
两年后,提取到的痕迹物证比中辽宁籍作案人员并将其抓获归案,22年后,随着该案另一作案人的落网,这桩轰动一时的杀人案件终于成功告破。直到那一刻,悬在李珊明心中的大石头才算真正落了地。“案子不破,总觉得欠了一条人命,这个社会的公道和正义得不到伸张。”
刻苦专研 37年练就“火眼金睛”
用证据说话,让真凶伏法。37年来,李珊明始终如一,苦练基本功,靠着勤奋学习和坚韧的毅力,磨练出过硬的业务本领,成为宜昌地区刑侦战线上的佼佼者。他还率先学习短波紫外反射照相技术,并积极拓展应用。
“现场勘查是获取犯罪信息的重要手段,我们多流一滴汗水,侦破案件就有保障,就能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份正义。”正是靠着这种细致到极致的精神,李珊明参与破获了100多起重特大案件。
2003年秋,辖区一出租屋内发生命案,现场条件极其恶劣。从中午到晚上,李珊明带领技术人员认真寻找犯罪嫌疑人遗留的痕迹物证。现场勘查结束后,他顾不上休息,第一时间回到实验室,连夜进行技术处理,终于筛选出作案人遗留在现场的痕迹物证。由于作案人可能系外来人员,受当年条件限制,虽经反复查询比对,都未能比中作案人,案件也一度陷入僵局。多年来他毫不气馁,多次查阅案件卷宗,分析作案人属地,并到河南、安徽、江苏等公安机关进行异地查询比对。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底,从公安部传来喜讯,2003年在现场提取到的痕迹物证比中了河南籍嫌疑人康某某,次年,犯罪嫌疑人康某某及同伙先后被抓获归案。
“给受害人一个交代,还社会一个公道。”如今,已年近花甲的李珊明,仍坚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奋战在刑侦一线。正如他自己所说:“只要我还能动,就时刻听从命令”。
37年兀兀穷年、兢兢业业
37年坚守初心、守护正义
正是一代又一代像李珊明一样的夷陵公安人
锲而不舍,奋楫争先
才有了不断奋进中的夷陵公安
让我们学习先进、争当先进
继续奋斗、勇往直前
以“全省创一流、争当排头兵、实现新跨越”
的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平安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