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公安民辅警要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扛责上肩、冲锋在前,主动出击做好防溺水工作,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生命安全。”副市长、公安局长上官福令在全市公安机关防溺水工作会上掷地有声的说道。
7月14日,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主要领导关于防溺水工作相关批示精神,宜昌市公安局召开全市公安机关防溺水工作会,会议宣读了《全市公安机关防溺水五项工作措施》,副市长、公安局长上官福令对全市公安机关暑期防溺水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立足公安实际,强化各项措施。全市公安民辅警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聆听了会议精神。
会上,副市长、公安局长上官福令对全市公安机关暑期防溺水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并提出了四点意见:
高度重视 切实提高思想认识
7月以来,省内外溺水亡人事故频发,昨天,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公园6名小孩溺水身亡。溺亡事故的教训惨痛,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表面上看起来是一组数字,但对一个个家庭而言,就是灭顶之灾。目前,正值暑假炎热季节,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涉水活动增多,加之我市汛期刚刚结束,渠塘水坝大多水位很高,防溺水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各地公安机关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主动作为,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共同抓好防溺水工作,确保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
以教促防 着力营造安全氛围
青少年安全意识淡漠,尤其是在有同伴怂恿的情况下,行为更加不计后果。暑假的炎热天气,让亲水活动成为一大乐趣,而大多数涉水人员是不会游泳的。各级公安机关要以“心防”为重点,突出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
做到校园宣传全覆盖
市县两级公安机关要主动协调教育部门,督促学校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家长群等渠道加强家校互通,压实家长在暑期对学生的监管责任。各辖区派出所要及时将今年以来学生溺水事故通报到各个学校,提升广大学生及家长安全意识。
做到入户宣讲全覆盖
6月28日,市安办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防溺水工作的提示》,各级公安机关要按照工作部署,主动会同教育、应急、卫健和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做好防溺水等涉及中小学生各类安全教育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工作。要集中印制一批防溺水宣传资料,广泛发动基层组织、党员群众走家入户,上门宣讲“防溺水”安全常识,努力形成全民防溺水的工作氛围。
做到重点教育全覆盖
要特别关注农村学生、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学生和农民工随迁子女等重点群体,积极会同辖区学校、社区(村)、家庭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确保管控无“盲区”。要主动联系辖区行业部门,在车站、码头、城市公交、广场等公共场所滚动播放省公安厅防溺水宣传短片,时刻敲响“防溺水”安全警钟。
以查促防 强力整治突出隐患
宜昌水系丰富,境内大小河流670条,水库455座,高危高坝水塘960个。各级公安机关要在党委政府主导下,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切实提升“防溺水”工作质效。
查隐患水域
要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主动会同水利、交通、住建等部门,针对辖区和行业领域河流、水库等易发生溺水事件的区域开展一次集中排查,对重点部位、区域做到心中有数。要提请地方党委政府重视,进一步明确各危险水域权属主体,压实防溺水安全监管责任,督促相关部门加密设置安全警示标牌,设立安全隔离带、防护栏,落实专人监管,备齐救生圈等必要应急救援设施设备。对警示标识老旧、数量不够、字迹脱落等问题,要建立隐患清单和整改台账,落实常态督导检查,确保限期整改到位。
查隐患单位
要主动会同文旅、应急等部门,组织对辖区公共游泳池、水上乐园等游乐设施项目,以及包含水上项目的旅游景区特别是“网红景点”开展细致全面的安全检查,督促相关单位严格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设施设备保障,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切实增强游乐场所和旅游景区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对不符合安全标准和要求的水上项目一律叫停整改。
查隐患地区
各级治安部门要将防溺水工作纳入社会综合治理内容,督导村委会、社区、物业管理等基层组织和单位落实安全宣传、提醒等相关措施。内保部门要主动会同教育部门开展一次专项检查,督促指导相关地区、部门、单位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市安委会关于防溺水工作的部署要求,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要及时提醒、约谈,发生安全责任事故的要提请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严肃追责问责。
以制促防 不断提升应急水平
要坚持主动作为,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在党委政府领导下,进一步强化风险研判,落实风险管控,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溺水责任事故。
建立预警巡查机制
要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信息共享互通,及时掌握恶劣天气变化情况,广泛利用“两微一抖”等自媒体方式,提前发布预警信息。特警、治安部门要结合防汛救灾工作,视情调整城区街面巡防部署。各县市区公安机关也要有针对性的建立巡防机制,调整巡防力量向溺水隐患区域覆盖。要积极协调长航、海事、农村农业等部门加强长江及主要河流沿线江面巡逻。要充分发挥公安基层社会治理优势,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社区基层组织、治安积极分子组成联防巡查队伍,加强辖区重点水域常态化巡逻巡查,确保重点水域、重点地段、重要时段有人巡、有人管。
完善应急救援机制
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溺水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有针对性的制定溺水警情处置规范及工作流程,配齐溺水施救“五件套”(救生圈、救生衣、“跟屁虫”、伸缩杆、救生绳),组织和指导一线民警及时、正确、有效地应对和处置相关警情。要将民警游泳、抢险、救生等警务技能作为重要培训内容,纳入年度培训计划,确保关键时刻,我们的民警能站的出来、冲的上去、救的下来。
完善稳控处置机制
要加强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每起事故原因,查找薄弱环节,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措施,提高预防效果。要强化责任意识,对因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处置不及时造成学生安全事故或溺亡责任事故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宏杰宣读了《全市公安机关防溺水五项工作措施》:
一、警情处置要“快”。全市公安机关要将溺水报警纳入最高警情响应级别,对接“1、3、5分钟”快速反应体系,建立“110 120 119”联动机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出警、优先处置,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溺水警情处置工作。
二、警务装备要“全”。全市公安机关要按照公安部相关规定,在110出警车、巡逻车全面配备溺水施救“五件套”(即: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绳、救生浮漂、伸缩杆),切实提升处警施救效能。
三、警务技能要“强”。全市公安机关要将溺水施救纳入警务技能培训工作范围,每年组织不少于一次专业培训和处置演练,切实提升一线处警、巡逻民警溺水施救和自救能力,确保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冲得上去、救得回来,确保民警自身安全。
四、宣传覆盖要“广”。全市公安机关要组织民警深入学校、单位、社区有针对性的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通过在微博、微信、qq等工作群推送安全提示、警情通报,组织公共场所滚动播放防溺水宣传短片等方式,提升广大群众特别是学生及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
五、隐患排查要“实”。全市公安机关要联合相关部门,认真排查一批可能发生山洪、溺水的危险区域、可能发生事故的游泳池、水上乐园等重点单位,督促建立一批警示标牌、设置一批施救设施、整治一批问题隐患、堵塞一批安全漏洞,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平安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