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男子韩某和高某合伙创办某通讯科技公司,实则是以其为掩护,通过非法渠道购买到股民信息,让员工冒充证券公司客服,拉股民进入所谓的“炒股高手群”、“荐股专家群”,最终出售这些网群给实施诈骗的不法分子获利。
8月20日,当阳市公安局组织100余名警力,分别在武汉、黄冈等地一举端掉4个为电信诈骗团伙提供服务的“上游产业链”窝点,抓捕嫌疑人40余名。目前,韩某、高某因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股民朋友经常接到的所谓“荐股”电话的真相,被警方一层一层揭开。
抓捕现场。警方供图
接电话→进网群→被诈骗
这种套路专门针对股民
今年上半年行情一时看好的股市,让不少新老股民热情高涨。不法分子也悄悄的将黑手瞄准了这一群体。各种所谓的荐股平台、内部消息群、推销炒股软件等诈骗方式接踵而来。
今年6月,当阳市公安局在工作中收集到网友反映,一些股民接到所谓证券公司客服人员的电话后,被邀请进了各种形式的专业炒股群。一旦进群后,群里的工作人员便开始向这些股民推销软件或诱导在假冒平台注资交易。当有人发现上当受骗后,群里的工作人员便消失的无影无踪,网群也成了僵尸群。
民警通过此类线索调查发现,宜昌某通讯科技公司内,所谓的业务员正是假冒证券公司客服专职给股民打电话,并诱导他们进群,进而倒卖给后期实施进一步诈骗的不法分子,是名副其实的实施诈骗犯罪的“上游产业链”。
警方顺藤摸瓜发现,该公司从武汉一嫌疑人处非法购得不法渠道获取的股民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号码等),同时,这些股民信息还被贩卖给了武汉、黄冈等地同类型的团伙。
8月20日,当阳市公安局组织刑侦、经侦、特警100余名警力,兵分四路分赴武汉、黄冈等地,在四个窝点提前设伏,成功抓获高某、韩某在内的犯罪嫌疑人41名。
先面试→后培训→再行骗
团伙成员严格“公司化”运作
“您好,我是**证券的专职客服,工号***。近期股市行情看好,为了回馈您的支持,特邀请您加入专家荐股群……”
如果你是股民,是否接到过这样内容的电话?普通话标准、措辞严谨、声音甜美的来电背后,却是等着你入局的各种套路。
警方介绍,此次抓获的嫌疑人高某、韩某均为95后,并在今年5月注册了一家通讯科技公司。两人打着所谓科技公司的招牌,实则是为了创建“韭菜收割群”作掩护。
所谓“韭菜收割群”,即将受害人比作韭菜,通过客服电话诱导后,再由客服将其拉入网群。一旦群内的人员数量达到50-100人的规模后,两人便将该群出售给实施诸如“杀猪盘”等诈骗的团伙获利。
高某、韩某对外公开招聘青年女性为业务员,并安排了严格的入职培训流程。
应聘者报名后需进行面试,面试的主要内容是考察普通话是否标准、声音是否甜美。经过面试后,应聘者还要经过严格的语速培训,在语音通话中,两人对上岗人员说话语气、语速有严格的规定,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加“客服电话”的迷惑性。
为避免“客服电话”被当事人拉黑,两人还通过非法渠道大量购买网络电话号码,用于持续向受害人拨打电话。仅韩某、高某这一处窝点,15名客服短时间内就拉入2000多人进入韭菜群。
不贪利、不参与、不转款
警方为你防骗支招
股民一旦进群,就成了待收割的“韭菜”。
民警介绍,韩某等人非法购得股民信息后,通过“客服”电话诱导进群的受害人,相当于已从大量信息中过滤了一遍,被诈骗分子视为“优质资源”。正因如此,诈骗团伙愿意以一名群成员120元到130元不等的价格,从韩某等人手中购买“韭菜群”。
“韭菜群”里,不法分子早就安排好了诸如“导师”、“荐股牛人”等各种角色,有的群里还有假扮“韭菜”的“水军”,吹捧自己获利丰厚。在群内一阵洗脑后,不法分子开始以内部炒股平台、炒股佣金、出售软件等各种形式骗取受害人钱款。由于被拉人群的人数众多,且遍及多个省市,目前后续案情正在进一步侦查之中。
如何防范此类针对股民的骗局呢?民警表示,尽早甄别出“韭菜群”,可有效防止个人财产损失。首先,作为股民不要轻信“回馈答谢”、“暴力获利”、“牛股推荐”等措辞来电。一旦接通此类电话,一定要尽可能与正规证券公司核实情况。同时,网络上任何涉及到个人财产的交流都不要轻信,尤其是涉及转款、订金、佣金的信息。
本案中,求职的青年女性成为不法分子获利的工具时,一样需要提高警惕。民警表示,虽然高某、韩某向这些招聘人员灌输的是“为证券公司”服务的虚假信息,但上岗者通过操作、培训很容易就能识别诈骗的端倪,一旦遇到此类招聘应尽快远离,必要时可向警方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