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司法局探索“互联网 公共法律服务”新模式,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智能化、专业化、便捷化水平。2020年1月,依附“宜昌司法”微信公众号建设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宜律帮”,完善法律咨询服务、查询服务、企业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满意度评价等功能,倾力打造移动的法律工具书、法务小帮手、法律服务器、企业微诊所。自2020年5月正式上线运行,截至2021年5月10日,关注人数增长3.4万余人,解答法律类留言咨询2156人次,智能咨询1371人次,出具法律意见书577份,法律援助案件分析3757件,企业直通车点击663次,提交企业自助法治体检报告104份。受到人民群众、市场主体欢迎和好评。
01 科学谋划,打造品牌
提高政治站位,优化系统设计
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市司法局党组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两快、两全”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及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要全面实现普及化、一体化、精准化,法律服务资源有效整合,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建成,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首选率、满意率显著提升”的工作目标,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绘制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宜昌方案”。结合司法部、省司法厅“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统一部署,对我市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组织开展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进行充分论证,按照“移动优先”原则,集中技术力量,开发上线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公共法律服务。
开展有奖征名,打造惠民品牌
为营造良好社会效应,打造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品牌,提升社会知晓度、知名度,在平台试运行期间,市司法局开展了面向社会的有奖征名活动,在《三峡日报》、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发布有奖征名启事,收到493人次来信投稿,征集有效名称394个。按照品位高雅、切合法律服务特点、蕴含宜昌地域特色等标准,通过组织评审、对获奖作品颁发奖金等程序,确定我市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名称为“宜律帮”。名称中的“宜”,体现宜昌地域特征;“律”,表达法律行业特点,既代表律法,也表示以律师服务为主体;“帮”体现帮助、服务。“宜律帮”为“一律帮”谐音,意味着一律提供帮助。
02
以民为本,便民惠民
以方便快捷、便民利民为标准,“宜律帮”实现了法律服务智能化、专业化、便捷化,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成为群众身边的法律顾问。
一是智能化
微信公众号作为可移动的信息平台,具有覆盖广、传播快、形式活、社会公众关注度高等特点。借力微信公众号开通“宜律帮”,建立融合司法行政多项职能业务的“互联网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手机等移动客户端,实现“全业务”“全时空”自助式“掌上办”,既有效解决了“城市集聚效应”带来的问题,又提高了法律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二是专业化
“宜律帮”是一部移动的“法律工具书”。收录现行有效的法律806部,行政法规1111部,地方性法规22791部;汇集交通事故、消费维权、医疗纠纷、婚姻家庭、物业纠纷等常见问题637万个,法治宣传、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社区矫正等以案释法案例1000余个;提供法律法规、法律纠纷处理、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典型案例查询及理论研究的丰富资源。成为广大法律工作者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权威法律政策、借鉴开展法律实务的重要途径和专业助手。
三是便捷化
“宜律帮”能随时提供法律咨询和查询服务,是群众触手可及的“服务器”。
一是法律咨询服务。设置智能咨询、留言咨询、12348热线咨询、视频咨询等栏目,提供即时智能问答、智能法律文书、留言咨询、智能法律咨询、12348热线咨询、视频咨询等6个具体服务项目,通过聊天问答、问卷引导、问题选择、拨打电话、视频连线等方式提供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智能化、互动性咨询服务。
二是查询服务。设置找律师、办公证、求法援、要调解、寻鉴定、去仲裁、法务地图、机构人员查询、法治宣传、办事指南、案例库、法律法规、满意度评价等13个专题栏目,提供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查询、一键导航,以及法律法规、案例、办事指南、法治宣传等法律事项查询服务。
03
定向发力,服务企业
企业是经济的血脉和细胞,企业稳则经济稳,企业活则经济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司法局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将公共法律服务与满足企业法治需求相结合,利用“宜律帮”主动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
增设“企业直通车”
为推动企业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在法治轨道上安全有序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在“宜律帮”增设“企业直通车”栏目,开通疫情指南、惠企政策和企业法律事务“律师面对面”、留言、热线咨询窗口,包括疫情防控常见法律问题、疫情相关文书、疫情防控问题以案释法等内容,组织专业团队律师采用视频形式即时解答涉企法律问题咨询,着力为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宣传国家、省、市有关部门一系列支持企业纾困解难的政策措施,满足企业复工复产、经营发展对方便快捷优质高效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为战“疫”开辟法治保障绿色通道。
上线企业自助法治体检系统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2020年8月,市司法局组织开发“企业自助法治体检”系统,包括公司治理、应收账款、劳动人事、诉讼与仲裁、商务合同等5个功能模块,对接“宜律帮”“企业直通车”。通过企业自主勾选答题等方式开展线上测评,经软件系统综合大数据分析,自动生成法治体检报告,为企业提供远程诊断,帮助企业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法律风险控制能力,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法维权。
04
加强宣传,推广应用
为加大“宜律帮”应用力度,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司法局加大对“宜律帮”宣传推广力度。
扩大关注覆盖面
要求全市司法行政干部职工、法律服务人员广泛关注“宜律帮”,积极动员引导身边亲朋好友及服务对象、管理对象等社会各界全员关注,并向基层村居、网格和家庭延伸。
多形式引导关注
充分利用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宣传媒介,发布“宜律帮”二维码图片。在会议、培训、各类活动现场醒目位置摆放“宜律帮”二维码图片,指导群众面对面扫码关注。将“宜律帮”二维码及时推送到各网络平台、法治文化场馆、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法治学校、法律讲堂。
多维度宣传推广
市司法局上线“党风政风热线”节目,分管领导上线直播,全面推介“宜律帮”研发背景、功能设置、服务质效、使用方法、取得成效等,现场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咨询。制作“宜律帮”二维码办公桌面立牌,分发至各县市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司法所、鉴定机构、公证处等200余家单位。正在制作2000块广告牌发放至全市1640余个社区(村居)及有关单位,在机关、企业、学校、医院、商超等单位,以及车站、码头、物业小区、公园、景区等合适场所醒目位置进行粘贴。深入市司法局共建社区宝联社区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张贴海报30张,发放宣传折页、圆扇3000多个,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有奖答题宣传推动
组织开展“学习民法典、争做学法达人”线上答题活动,在“宜律帮”增加有奖答题专题,通过关注“宜律帮”,参与《民法典》学习答题,抽取现金红包,调动广大群众参与活动、关注“宜律帮”的热情。
05
线上服务,初见成效
“宜律帮”上线运行以来,为群众和市场主体提供“5 2”“白 黑”“24小时不打烊”的公共法律服务场景,通过主动服务、智能服务、线上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畅通服务群众和市场主体“最后一厘米”。小餐馆拖欠张女士近8000元工资,听说通过微信就可以申请法律援助,张女士打开“宜律帮”,获得线上帮助;已成为“企业直通车”忠实“铁粉”的企业主陈先生说,除了能够查询各种惠企政策,他还时常点击“律师面对面”选项,通过网络直观地与专业律师面对面视频交流,获取更为精准的法律服务。(法治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