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作用,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多措并举,从司法审判的全流程开展延伸式法律服务,推进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审结公司、股权等商事纠纷及合同类案件16938件。全市法院共执结案件15488件,执行到位金额47.88亿元,其中执结合同类执行案件8248件,执行到位金额37.43亿元;执结涉金融债权类执行案件394件,执行到位金额4.05亿元。
宜昌夷陵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在一起合同纠纷中,灵活变更保全标的物,获得双方当事人认可
多元解纷 将矛盾化解在诉前
日前,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涉案资金高达4000万元的工程款纠纷案。事情能如此迅速的解决,大出双方当事人的意料。由于涉案金额巨大,原告方原本已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没想到,事情这么快时间就解决了。
此前,宜昌某大型建设集团公司因其全额垫资承建的工程款及利息4000万余元无法追回,诉至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法院法官了解到,这笔巨额工程款无法及时追回,不仅该企业经营利益受损,更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经营成本不足,给企业的发展带来毁灭性打击。这起案件必须尽快解决!立案庭法官在了解相关情况后,迅速引导该建设集团公司走涉企立案“绿色通道”,优先办理立案。
某企业代表为宜昌葛洲坝法院综合审判庭送锦旗致谢
原来,宜昌中院早已建立起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对市场主体起诉或者申请保全、执行案件实行优先办理,防止因案件审理时间过长而“拖瘦”“拖垮”企业。企业发展“等不得”“拖不得”,法院法官从帮助原告企业尽早实现诉权追回损失的立场出发,首先组织原被告企业进行诉前调解,在多次沟通、反复调解后,终于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此案的成功调解,不仅顺利为原告企业追回工程款和利息,更为企业节约诉讼成本,省下至少六个月的诉讼时间和近50万元的诉讼费用,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
宜昌中院一方面深入推进“零距离”诉讼服务,大力推进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畅通涉企纠纷立案绿色通道,对涉企案件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办理、优先执行。另一方面,该院持续完善多元解纷机制,加强诉调对接工作。与市总工会共同制定《关于在全市推进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的实施办法》,全面建立诉调对接机制,高效化解劳动争议案件;与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签订《关于协同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将中国房地产业协会调解中心宜昌分中心加入特邀调解组织名册,为房地产、建筑工程等纠纷化解打通精专之路;与金融单位、政府金融部门等共同组成网上信贷调解组织,对金融纠纷加强专业化调解,尽量将矛盾化解在诉前。
全市“法院 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推进会在远安召开
今年以来,宜昌法院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把各类风险防范化解在基层、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全市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57%。9月24日,全市“法院 工会”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推进会在远安召开。
记者从会上获悉,2019年以来,全市诉调对接工作室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63件,办结151件,达成调解协议106件,调解成功率70.20%。法院 工会,已成为宜昌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创新法宝。
小额速裁 司法服务“加速度”
今年6月,宜昌市秭归法院应用小额速裁和简易程序,仅用时35分钟调解处理一起拖欠3年之久的信用卡纠纷。原告某银行负责人对法院“加速度”司法服务工作效率大为赞赏。
举办庭审开放日,市工商联、部分企业家代表及在校学生参加旁听某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
近年来,宜昌中院制定《关于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案件的实施细则(试行)》,大力推广小额速裁和简易程序的应用,全市法院一审民商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91%。采取“定额制”明确小额诉讼适用标的额标准,充分尊重和保障当事人程序选择权,当事人对标的额在5万元到10万元之间的案件,可以合意选择适用小额诉讼程序。
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商案件及需要公告送达的简单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加快审理,在充分保障被告诉讼权利的同时,不仅简化庭审程序,节约司法资源,也为企业节约诉讼时间成本。
宜昌五峰县法院蒋正院长与县检察院、生态环境局、城管局同志一同前往垃圾填埋场开展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
今年3月,宜昌中院发布了《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严格案件审限管理,缩短办案周期,提高审判工作效率,这也为企业在诉讼中,争取了更多的发展时间。据介绍,通过强化“立(案)、审(理)、执(行)、破(产)”全流程的精细化管理,能够将案件的平均审理周期压缩10%,这也意味着,能为企业省下更多的诉讼时间成本。
知识保护 服务企业创新发展
今年8月,宜昌中院与宜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宜昌市律师协会共同签署了《知识产权保护与争议调处机制实施方案》,“行政 司法 社会”共同提升知识产权司法审判效率,促进知识产权“快保护”形成合力。
据了解,该实施方案通过多方参与、多元化解、专业化调处等方式,将在建立联络沟通机制、进一步强化行政执法和司法审判与社会衔接、规范争议调处工作流程、加强知识产权纠纷化解保障四个方面开展密切合作,共同促进知识产权“全方位”保护的有效衔接,提高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水平,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一站式”服务。
“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宜昌中院集中销毁侵权产品行动
今年以来,宜昌中院通过开展“创新发展·司法护航”活动,加强知识产权审判组织机制建设,深化推进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一体化保护机制,强化保护各类科技创新、知名品牌、文化创意等知识产权创新成果,审结知识产权案件551件。同时,依法打击恶意、重复侵权行为,加大对侵权者的惩罚力度,在相关案件中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
破产审判 让企业涅槃重生
2020年,宜昌市秭归某罐头食品公司在疫情冲击下,仍实现创收5200万元。今年,该罐头食品公司的工作人员将这个好消息告知宜昌市秭归法院,再次对法院法官们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感谢。
据了解,该罐头食品公司于2015年因资金短缺向银行申请贷款,由于银根紧缩,原贷款被压缩一半。为维持生产,该企业不得不高息筹借社会资本,导致债务危机,深陷一系列审判执行案件中。
宜昌市秭归法院的法官认为对这家“僵尸企业”不能简单的进行破产清算,这家企业曾接纳600余名三峡移民等就业,企业的发展关系民生就业,对秭归县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较大,而且,该企业虽然面临重重困难危机,但有技术、有销路,有起死回生的希望。经过与企业法定代表人沟通,法官提出破产重整的建议。
宜昌秭归县法院走访破产重整企业秭归帝元食品罐头股份有限公司
宜昌市秭归法院组建了工作专班,启动破产案件府院联动机制,与多方沟通协调,兑付职工工资,稳住员工队伍;帮助筹措生产资金,逐步打通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僵死关节”,成功促使企业恢复生产。
这仅仅是宜昌两级法院近年来办理的上百起破产审查、重整、清算案件中的一例。今年3月,宜昌中院发布《关于提升“办理破产”工作水平的实施方案》,围绕破产案件办理质效提升,从推进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探索建立破产案件集中管辖制度,完善执行案件移动破产审查工作机制,强化破产案件的繁简识别和分流,继续推进重大破产案件审理机制,提升破产信息化水平等多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破产审判职能,提升破产审判质效。
今年以来,宜昌法院立案破产案件5件以上,审结破产案件8件以上;办结执行案件转破产案件1件以上、“无产可破”案件2件以上;适用快速审理规则审理简单破产案件1件以上,无3年以上未结破产案件。
柔性执行 助病企重焕生机
“感谢人民法院执行局的法官们,帮助我们企业‘病愈’,重获‘新生’。”宜昌市远安县某陶瓷公司负责人激动的说到。
该陶瓷公司原本是当地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也是该县最大的陶瓷企业。由于经营不善,2020年,该企业负债累累,被多方当事人诉至法院,依法进入执行程序的就有61件执行案件。
远安法院执行干警回访涉案企业湖北马得盈陶瓷有限公司
“该企业涉案金额高达3050万余元,案由繁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一定影响,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要慎之又慎。”法院工作人员介绍,在执行该案时,法院工作专班首先对案件办理可能对企业造成的经济影响进行评估,综合考虑后,制定了平衡执行与经济双赢的执行方案。一方面,采取“活封活扣”执行方式,暂缓采取纳入失信名单、限制高消费等强制措施,最大限度维护企业正常经营;另一方面,积极拓宽企业发展路径,帮助企业恢复自身造血功能。
近年来,为切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办理涉企执行案件时,宜昌法院尽最大努力善意文明执行,依法审慎适用强制措施,因案施策,避免因措施不当影响市场主体的正常生产经营、避免因执行不当加重企业经营困难。尤其是对有发展前景、只是短时期陷入资金困难的企业,宜昌法院采取灵活的诉讼财产保全措施,依法通过“活查封”、分期执行、执行和解等方式,尽力争取双赢效果,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宜昌宜商 司法护航》公益广告中生动呈现了法院干警善意文明执行典型案例
宜昌法院工作人员介绍,在提升执行效率方面,宜昌中院也采取了包括完善财产查控系统,实现多种财产形式的在线查控;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缩短处置周期;全面推行“一案一账户”系统,确保执行案款收支便利、全程留痕、发放及时;实行执行案件繁简分流,做到“简案快执,难案精执”;不断完善府院联动,与政府各部门协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等在内一系列措施,大力提升执行工作质效,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宜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保障。
全市法院发布失信1721人次,限制高消费1.1万人次,限制乘坐飞机、高铁2.66万人次。通过京东、淘宝等网络司法拍卖平台挂网出售标的物1588件,成交金额2.64亿元,节省佣金1052万元。
沟通协作 服务多元需求
今年5月,宜昌市召开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研讨座谈会,会上宜昌中院负责人与企业家代表,聚焦民营企业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需求,就法院如何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宜昌中院深入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全市法院对2018年1月1日以来办理的涉营商环境类重点案件进行自查清理,排查案件33705件,核实问题案件126件,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
召开企业家座谈会,邀请企业家代表走进宜昌中院共拓思路谋发展
据悉,目前宜昌法院已建立起优化营商环境问题投诉处理工作机制,畅通诉求收集、办理、反馈渠道,做到“凡诉必查、凡查必复”,通过加强与市工商联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的联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投诉转送和联动机制,认真办理,及时反馈;加强与市域企业的常态化沟通,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加大对企业的法律服务力度,常态化开展“送法进企业”等活动,加强法治宣传,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多元化解涉企矛盾纠纷。
宜昌猇亭区法院法官定期走访辖区企业,充分征求企业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精准对接企业司法需求
人人都是营商环境建设者、案案都是营商环境试金石。宜昌法院将不断改进执法办案方式,坚决扛起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责任,妥善化解各类涉企纠纷,争当保护神、勇当铁包公、甘当店小二,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磨深做实,切切实实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满意度,为广大市场主体“安心经营、放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