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黄强 通讯员韩利丽
秭归县一名只有初中学历的农村女子,在最困难的时候,靠检察官的帮助领到了3.2万元国家司法救助金。三年后,这名女子的经济状况稍有好转,她马上主动联系检方将这笔钱全额退回。
“国家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这个便宜我不能占!”
韩小苹办理退还国家司法救助金现场。
丈夫不幸离世 女子挑起重担
43岁的女子韩小苹家住秭归县郭家坝镇头道河村4组。她原本有着一个幸福的家庭。变故发生在2010年,那一年,韩小苹的丈夫因交通事故不幸身亡,留下了30岁的她和年仅7岁的儿子相依为命。
家中顶梁柱的突然离去让一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韩小苹在一家超市当临时工,每月工资只有一千多元,在抚养儿子的同时,家中还有3位老人需要赡养。年迈的父亲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需长期服药,且右眼受伤失明视力残疾,不具备劳动能力。因为所住的房子太小,老人只好在外租房居住。
韩小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扛起了这份责任,打工之余,还忙些农活,每天马不停蹄,千辛万苦。
儿子考上大学 万般无奈求助
韩小苹的丈夫去世后,秭归县法院针对这起交通事故作出判决:交通事故的肇事方需赔偿给韩小苹经济损失36万余元。然而肇事方随后几年里陆续赔偿了近30万元后,就以生活困难等理由没有继续赔付了。
将儿子养育成人,赡养老人安度晚年,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开支和老人的医药费,处处都需要用钱,没过几年,这笔近30万元的赔付款就基本花光了。
期间,韩小苹也曾多次向肇事方索要过那剩余的6万多元的赔付款,但一直没能要到钱。
2020年,韩小苹的儿子考上了一所大专院校,儿子上学的学费让她一筹莫展,心急如焚。
恰好在这年6月,秭归县检察院在全县开展“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新时代检察宣传周活动,韩小苹听说这个活动后,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秭归县检察院求助。
国家救助解困 女子知恩图报
接到韩小苹的求助后,秭归检方迅速行动起来,办案检察官多方实地调查核实了相关情况后,向县法院发出检察建议:建议法院对该案继续执行,对肇事方的财产进行查控,督促肇事方将还未赔付的6万余元继续赔付。法院随后恢复了对该案的执行程序。
为了不让韩小苹的儿子因为缺钱而错失上大学的机会,秭归县检察院专门开通绿色通道,启动国家司法救助程序,很快就为韩小苹申请到了3.2万元的国家司法救助金。
2020年12月,在法院努力下,拖欠多年的剩余的6万余元赔付款被执行到位,赔付给了韩小苹。
拿到钱后,韩小苹第一时间给秭归县检察院打去了电话,表示愿意将当初领到的国家司法救助金退回,但同时询问退回这笔钱的方式能否分期付款,因为她家中刚刚种植了几十亩的脐橙,资金非常紧张。
检方经过商讨后予以了支持,同意她待日后经济状况好转后再将国家司法救助金退回。
近日,韩小苹的儿子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公司实习,可以养活自己了,精心培育了3年的脐橙也开始产生收益了,韩小苹一刻也没有耽误,带着积攒下来的3.2万元搭乘客车来到秭归县检察院,将这笔国家司法救助金退回。韩小苹的言出必行,让办案检察官亦深受感动。这也是宜昌市首例,特困群体在领取国家司法救助金后,又主动退回的案例。
韩小苹退钱的举动让身边的几位朋友有些不解,还曾劝说她:国家司法救助金领了就是你的了,又没人找你要,为啥又要主动退回去?何不把这笔钱留着自己用?
朋友的好意,韩小苹却不以为意。她说,国家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她,自己就不能占国家的便宜,现在自己的经济条件好转了,理应将这笔钱退还给国家,让国家合理分配使用再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这是一个人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