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政府部门形成化解行政争议完整工作链、责任链,案前普法与畅通复议渠道同行、案中审理与多元化解融合、案后释法与监督并重,将调解、和解思维贯穿处理行政争议始终。
2023年以来,宜昌市伍家岗区司法局该局积极探索行政复议应诉化解行政争议“一链三环”工作机制,行政争议化解效能明显提升,以法治驱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案前:搭建桥梁,普法效果很重要
“我的车在宜昌被电子眼拍了,但我觉得有点冤。”2023年10月底,外地驾驶员刘先生通过电话,向该局咨询行政复议事宜。
原来,刘先生因为对宜昌路况不熟悉,在经过一处路口时,走错转弯车道,被交警部门电子探头抓拍。
“大多数转弯车道在最左边,这个路口怎么就是在最右边呢?这太不合理了。”刘先生在和工作人员沟通时,满腹牢骚。
了解刘先生的诉求后,工作人员迅速和交警部门对接。此后,交警部门安排专人,和刘先生就电子眼、转弯车道设置等问题,和刘先生进行深入沟通。
“谢谢你们的衔接和沟通,我已经完全理解这次交通违法了,我也不进行行政复议了。”一天后,刘先生给工作人员回电。
“我们希望在案前,架起群众与政府部门、执法单位的桥梁,让双方有充分的沟通。”伍家岗区司法局负责人介绍,在案件受理前,司法行政部门通过和相关部门的衔接,畅通沟通渠道,在尽量让群众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的同时,达到更好的普法效果。
据介绍,目前,伍家岗区在街道(乡)、政务服务大厅、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设有8个行政复议咨询点,由专业法律顾问值班,随时为群众提供行政复议的相关咨询服务。
案中:多元融合,力推矛盾实质化解
“已经有多位违建业主,主动缴纳了罚金。”1月中旬,执法部门向司法行政人员反馈,此前在伍家岗某小区办理的一起集中违建案件中,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据了解,该大型小区在竣工后,三百多户业主委托开发商,在楼栋天井处,搭建违法建筑,作为私人空间。
对这些违建,一拆了之?执法部门经过细致调查,聘请专业机构进行鉴定,决定通过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违建交由业主使用的方式进行处理。
2023年7月,4名业主不服,向伍家岗区人民政府提请行政复议。经过听证,最终维持了执法机关的处理决定。
经过行政复议机构释法,一个让多方纠结一年的“死结”,就此找到了成本最低、最为可行的“解法”。
“汇聚多方力量,多元调解融合,找到最大‘公约数’。”伍家岗区司法局负责人介绍,该局代表区政府办理行政复议案件,通过提高案件审理质量,可以提高政府公信力;2023全年105起行政复议案件,只有8起案件复议后向法院提起诉讼,绝大部分案件在行政复议阶段实现了案结事了。
案后:释法监督,让当事人心悦诚服
“政府的领导亲自出庭应诉,不仅消除了我的误会,也让我看到咱们党委政府对老百姓的满满诚意,我愿意和解。”2023年9月,某一名被征收人王女士在法庭上感慨道。
原来,该被征收人的住房处在征收区域内,因天然气管道锈蚀严重存在安全隐患,被燃气公司“提前”拆除了管道。王女士心生不满,误以为是征收部门授意燃气公司所为,遂诉至人民法院。
开庭当日,征收部门“一把手”出庭应诉,为王女士详细解释了误会,并说明了项目进展情况。
了解事情原委,王女士感受到了征收部门解决纠纷的诚意,逐步消除对立情绪,当庭表达和解意愿。
“行政诉讼案件,尽量做工作,让‘一把手’出庭,当面和当事人沟通。”伍家岗区人民法院法官介绍,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实现了“出庭、出声、出效果”,最大程度地解开当事人的心结。
与此同时,司法行政部门还对案件判决结果执行情况进行追踪,如执行不到位,将发出监督意见书,确保落实到位。
据介绍,在“一链三环”全新工作机制下,伍家岗区2023年已办结的78件行政复议案件中,终止14件,仅有8件提起诉讼,行政争议化解效能显著提升,为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助力市场主体舒心经营作出了“复议贡献”。(宜昌市政法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