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巡回法庭“示范教育+普法宣传”作用,5月15日,五峰镇人民法庭干警背着国徽,到当事人所在地牛庄乡牛庄村,巡回审理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件。
原告张某与被告李某系同村村民,双方因农田道路通行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经多方协调,均未能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原告无奈遂向法庭起诉,要求被告将通往其农田的道路恢复原状。
为帮助辖区内的居民群众正确理解、依法处理邻里关系纠纷,法官决定到纠纷地巡回审理该案。庭审前,法官到争议田地实地勘察,并向村干部、周边村民了解涉纠纷土地种植、界限等情况,为庭审做足准备。
“赶紧去看看,法庭来咱们村里开庭判案啦!”听说法庭要到村里巡回审判,许多村民自发围观过来旁听。在村民的帮助下,法院干警在村委会布置好了巡回法庭。
“现在开庭!”伴随着清脆的法槌声,这场在村委会的“特殊”庭审正式开始。村里的父老乡亲纷纷入座旁听。庭审现场,法官用当地方言进行开庭,庭审进程有序推进。
“古有六尺巷,让他三尺又何妨,你们双方原本是邻居,不应为了一块田地、一条道路,闹得邻里不和。”余法官深入剖析此次案件的利害关系,以历史故事“六尺巷”劝诫双方以邻为善、以和为贵,引导双方换位思考,庭审顺利结束,庭后将继续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邻睦风亦暖,家和人自康。”“法院将庭审搬到现场,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邻里纠纷。”现场旁听村民对这场“别开生面”的巡回审理表示认可。
“远亲不如近邻,有矛盾纠纷要多沟通交流。”“乡亲们,莫伤邻里和气,共建和谐美丽乡村。”法庭干警还为旁听的村民开展法治宣传,分发民法典等宣传手册60余份,达成“审理一件,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人民有所呼,司法有所应,将法庭搬进乡村阡陌、田间地头,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深入挖掘“六尺巷”典故中“和”的精神内核,创新推行“六尺巷”调解工作法,以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为抓手,推进纠纷化解机制建设,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五峰镇法庭一场“接地气”的巡回审判不仅拉近了司法与群众的关系,使得司法公正可感可知,更是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提高了群众的法治意识,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一份法治力量。(五峰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