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用人民群众听得懂、能接受、愿意听的方式,把法言法语法理向人民群众讲清讲透讲懂,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枝江市检察院在矛盾纠纷化解的过程中形成了“调查引路、法治搭桥、情理交融、政通人和”的信访听证“十六字工作法”。该工作方法将党的群众工作路线融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就地化解矛盾之中,从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到听证化解涉法涉诉信访,再到扩展接入矛盾纠纷多元联动调处机制的思维递进和实践创新,为检察机关党建引领业务创新丰富了实践路径。
调查引路 共产党最讲“认真”二字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人的正确思想又来自社会实践。“十六字工作法”中的第一步——调查引路,源自枝江市检察院2020年化解的一起行政诉讼法律监督案。
监督申请人李某以卖酒水为业,因同行竞争与张某产生矛盾,在一次送货途中李某听说张某又在故意撕毁其宣传海报,于是找到张某并对其进行拉拽、殴打,造成张某头部软组织挫伤。因拒绝调解,枝江市公安局对李某作出行政拘留五日并处贰佰元罚款的处罚。李某否认张某头部的伤是因其殴打所致,于是向枝江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起诉被驳回后其又上诉至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上诉被驳回后其又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再审被驳回后李某向检察机关提出监督申请。
听完李某陈述后,案件承办检察官立刻察觉到当事人要的是“评理”而非“讲理”,三级法院评的“理”已经摆在那儿,难不成继续就理说理?一番寻思后,案件承办人突然想起平日党建活动中经常念的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于是答复李某:“这件事让我们再调查一遍,请您相信共产党最讲‘认真’二字!”
为了让当事人口服心服,枝江市检察院特地在安装有led显示大屏的会议室举行公开听证会,邀请双方当事人及家属到场参加听证。通过多遍慢放现场监控视频,从栅栏缝隙中李某的挥拳动作与暴露在栅栏外双方当事人的动作变化,现场所有人都得出了李某击打张某致伤的一致结论,李某也当场表示接受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结果,不再申诉。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从表面上看是专业法律问题,从深层次看还是群众工作问题。群众工作一深入就具体,而且越具体就越生动,越生动就越有说服力!
法治搭桥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涉法涉诉信访也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面对纷繁复杂的矛盾关系,更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十六字工作法”中的第二步——法治搭桥,源自枝江市检察院2021年化解的一起长达23年的涉法涉诉信访积案。
信访人刘某原系某机关“以工代干”职工,因违纪被调整工作岗位直至被辞退。发生争议后,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作出仲裁裁决,最终裁决刘某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刘某不服,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1999年法院一审判决刘某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刘某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2004年刘某又向二审法院申请再审,被驳回。2005年刘某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诉,枝江市检察院经审查建议提抗,未被支持。后经该院调解,原单位给予刘某10余万元经济补偿。2008年刘某再次向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再次被驳回。此后,刘某不断上访。
对于“两审终审”并且被驳回再审的案件到底该怎么管?案件承办检察官刚开始一筹莫展,紧接着想到了平日党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于是建议刘某,申请检察听证。
听证会前枝江市检察院首先坚持“从群众中来”,详细了解了信访人刘某的主要诉求,分别走访了刘某原单位领导、当年调查处理违纪事件的有关人员,到原事发地再次进行了踏勘,找原承办案件的仲裁员、法官详细了解了案情,调取了全部的案卷材料,针对刘某的诉求向人社部门和其所在基层组织咨询了有关政策,为组织听证做了充分准备。
听证会上,枝江市检察院又贯彻“到群众中去”,邀请刘某居住地尽可能多的群众代表到场旁听,请信访人详细陈述信访事由,并现场归纳成14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了听证清单。对每一个问题,主持人都先让信访人充分表达他的观点看法,然后请有关单位现场作出解释或说明,最后由听证员提问。每一个问题听证完毕,主持人又再次征求信访人的意见,在得到认可后方才进入下一个问题。
整个听证会持续了8个多小时,在中午工作餐间隙,刘某由衷表示自己受到了法律的尊重。与他同来的两人也表示从中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最终,全体听证员一致认为当年刘某被解除劳动合同的违纪事实存在,建议信访人就此息诉,刘某也当场表示认可听证结果,并郑重承诺不再就此事继续上访。
法治不是解决矛盾的唯一办法,但却是统一思想观点的最好方法。用法治搭桥既解“法结”又解“心结”,更有利于让法治精神深入人心!
情理交融、政通人和 哪里有矛盾 哪里就有党员
信访矛盾是检验法理情是否统一的试金石,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怎么样,把他们放到听证主持人位置上一磨便知。“十六字工作法”中的最后两步——情理交融、政通人和,源自枝江市检察院自2023年开始施行的12309检察服务中心全勤入驻市综治中心制度。
经请示枝江市委政法委,枝江市检察院在市综治中心开设12309检察服务窗口,派驻了一支5人的综合办案组,其中一名中层负责人经组织部门任命为综治中心副主任,综合办案组成立临时党支部,全体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同时迁入市综治中心,使党建引领业务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为强化检察听证在“府检联动”中的运用,枝江市检察院以入驻窗口为受理前台,以派驻综合办案组为业务中台,以全院业务部门为服务后台,全面运行涉检事项协作配合机制、民生诉求法律帮助机制、行政争议联动化解机制、多元共济司法救助机制等八项机制,倒逼提升检察人员预判事物、运用法律、侦查调查、数字分析、释法说理等化解矛盾综合能力,成为综治中心听证化解信访矛盾的一支重要力量。
2024年1月,枝江市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委托枝江市检察院主持了一场省级信访事项退出公开听证。信访人王某于2001年通过公开拍卖程序,竞拍取得某破产国有企业的设备、厂房、土地等资产。在其与破产清算组签订的《资产买卖协议书》中,“财产清单”载明土地面积为30亩,但在随后土地使用权办证过程中,行政机关认可的面积只有25亩并据实予以颁证,王某对此不服持续上访。
遵循“情理贯通”原则,主持人在听证会上安排行政机关、破产企业主管单位、拍卖法院的相关负责人以及信访人的代理人等依次发言。发言中,主持人不拘形式,通过调度顺序、引导话题、掌控辩论,确保各方既充分表达观点同时始终不偏离已经建立起来的事实和法律基础,并且积极从“法”上晓以利害,从“理”上共商办法,从“情”上疏导诉求,最终成功化解了该信访事项。
信访维稳工作千头万绪,但说到底就是千家万户的事,就是群众工作。枝江市检察院在办理信访积案中总结的“十六字工作法”,始终强调的是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真诚倾听群众心声、真实了解群众诉求、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检察工作的各个方面。其中调查引路就是“从群众中来”,法治搭桥就是“到群众中去”,情理贯通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政通人和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归根到底考验的还是检察人员的群众立场和为民情怀。
检察机关作为党绝对领导下的政治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必须始终弘扬“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实践证明,党员在哪里都应当成为一面旗帜,让群众把想说的话都说完,把该说的话都说到,把决定权真正交给人民群众,就能实现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宜昌检察)